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懷念蕭紅:她帶著深沉的落寞與抑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9 09:26:59  


一張蕭紅當年的畢業照被發現,成為蕭紅研究又一珍貴史料。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海南日報》報道,一座寂寞孤零的橋,三四交錯的寂寞孤零的柳枝,一個寂寞的背影掩面哭泣的孤零的女子。“悄吟”這個名字點出了整幅畫面的主題。其實這是一本書的封面。書名是《橋》,作者署名悄吟。悄吟,是我國三十年代優秀女作家蕭紅的另一筆名。

  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寂寞的童年,在她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十九歲時,因反抗封建婚姻離家出走。沉浮和掙扎在生活的長河中,飽嘗了人間酸楚,對舊世界的不平和反抗,對勞動者的摯愛和同情,使她無可奈何地帶著深沉的落寞與抑郁--這種性格在她的創作上,也是文如其人的……

  這本《橋》其實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小32開,五萬餘字,收入十三篇散文,共一百餘頁,1981年4月第一版,1982年6月第二次印刷。定價是三角柒分。我買的是第二次印刷本。花城出版社出版,但在花城出版社之後加括號注明是(原廣東人民版)。

  因為蕭軍知道了蕭紅,“小小紅軍”和魯迅的故事當時剛在我們的中學校園裡流傳,是語文老師在課後講給大家的文學故事。而知道蕭軍,是因為批判“四人幫”時,“狗頭軍師張”的一個歷史罪證被拿出來廣而告之,就是躲在租界裡對魯迅肯定的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進行攻擊的“狄克”,這個狄克就是張春橋。從這裡知道魯迅當年非常看好的一對東北流亡作家就是蕭軍蕭紅。而這兩個年輕作家的筆名就是從對“紅軍”的向往變來的。

  我喜歡蕭紅的小說,後來讀到了她的《生死場》,還不是很著迷,但讀了《呼蘭河傳》後,被蕭紅的文字和她描繪的故鄉的風景打動了。尤其是又讀到了聶紺弩等人筆下的蕭紅,如《在西安》等,對蕭紅的命運充滿了惋惜。那個時期,還讀到了蕭軍刊載在《新文學史料》上的關於和蕭紅當年在上海及後來他前往日本時的回憶,對蕭紅與他口角後彼此的冷戰和蕭紅主動叫“三郎”的描繪印象深刻……尤其是,還知道了原來蕭軍蕭紅正是從青島前往上海開始了他們的文學生涯。某個星期天,我來到了他們當年在青島居住的舊居,那棟在三岔口斜坡邊上的二層石頭小樓,當年他們就是從這裡開始他們的文學尋夢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