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創新模式,提升效能:舟山時興“淘文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19 14:22:11


社區工作人員正在“淘文化”搜索查看,選擇送戲的文化服務團隊。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上網淘貨,你可能知道。但你知道“淘文化”嗎?

  人民日報報道,這種新鮮事,發生在浙江舟山市——登錄“淘文化”網,公共文化產品的選擇、交易、評價、服務都在這個平台上。譬如,你想看市裡哪家劇團的演出,只要動動鼠標,劇團就會“送劇”上門。那可是真正的現場演出喲!

  這個春節,“汪大姐工作室”演出團非常忙碌,從臘月到正月,除了除夕日外,每天都被各個社區、街道“點播”了。

  打開“淘文化”網,可以看到這樣的對話:

  “顧客”:我想點一台“汪大姐工作室”節目,2月14日在白泉柯梅社區演出。現在可以預約嗎?

  “店主”:可以的!最近要求演出的地方很多,如果確定,請您趕緊下單哦!

  “顧客”:好!我馬上下單!

  平台上,有個“民星”團隊排行榜,“群眾滿意度”是排序標尺。“一支舟山市最年青的越劇團隊,真是漂亮!希望能經常看到你們的演出!”“團隊確實不錯,演的很贊,演員又充滿活力,贊!”“來我們社區演過了,大家都很喜歡,演的非常好,服裝漂亮道具專業演員認真,是一支相當強大的隊伍!”

  把評選權交給了百姓,於是,在浙江省的文化發展指數中,“群眾滿意度”這一項,舟山拿了全省最高分。“讓文化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讓政府公共資金使用更合理公平公開。”舟山市文化局局長陸深海概括了辦“淘文化”的初衷。

  政府:從包攬轉向服務

  千餘座大小島嶼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浩瀚的東海上。這裡,就是舟山。山如舟,舟是山。

  公允地講,舟山一直很重視海島文化:專業劇團每年送戲一二百場下鄉,應該說不少。但群眾還是不買賬,老年人偏愛越劇,年輕人喜歡綜藝。由於交通渠道不暢,供需無法有效對接。

  “我們認識到,越來越旺盛的文化需求,政府沒法包辦,必須發動社會力量。幾經考慮,我們決定自我革命,放權給社會,真正實現文化繁榮。”陸深海解釋。

  2014年4月14日,“淘文化網”上線,這是全國首家文化服務買賣平台。舟山市規定,有條件的社會組織、團隊,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只要能提供整台演出,都可以到平台註冊,經審核後上線“開張”。老百姓像逛“淘寶”一樣,自主點選喜愛的文藝團隊和文體節目,節目單點單後交易成功,自動形成協議。

  政府就管兩件事:文化館專業指導,文化部門抽查演出效果。根據演出效果和群眾滿意度,為劇團補貼每場3000元到8000元不等。“過去是政府包攬,現在轉為提供服務、制定標準,公共文化資金直接補給需要服務的人群。一句話,變‘辦文化’為‘管文化’!”陸深海這樣總結。

  劇團:“鐵飯碗”變“瓷飯碗”

  舟山小百花越劇團是全市唯一的國營劇團,本來,每年市裡撥100萬文化資金,要求是一年120場惠民演出,“鐵飯碗”端得穩妥妥。“淘文化”的推出,壓力最大的是他們。

  團長胡志剛面臨的第一關,就是理順團裡關係,原來的100萬沒了,只能根據群眾點播場次拿補助資金,大家一聽就炸鍋了:“為什麼這麼安排?是我們做得不夠好嗎?”幾經溝通,全團終於統一了思想:競爭已在眼前,市場不相信眼淚!

  2014年,全團格外賣力,排了3台大戲、70多個折子戲,這在過去絕無僅有。演出中,不停徵詢老百姓意見,效果如何?其他劇團的反饋怎麼樣?大家明白:只有老百姓喜歡,才有長久生命力。

  社區對演出的反映,成了胡志剛的“指揮棒”:每場演出,他都到現場盯著,發現瑕疵,馬上糾正,絕不允許再出。有一次赴六橫島演出,場地很狹窄,若是過去肯定將就一下,這一回,團裡的舞美提前兩天去,用人工加土辦法,改造出一個可與專業舞台相媲美的演出場地。

  “這一年格外辛苦,好處是演出質量上去了。競爭一出現,整個團隊更認真了,因為再不提升質量,老百姓不買賬啊!”2013年,全團到市外演出70多場,去年增加到100多場。不獨保住了“飯碗”,全團演出質量也明顯提升。

  民營:原來市場這麼大

  被稱作“草台班子”的民營劇團,過去拍戲得自掏腰包,觀眾少還不免打擊演出積極性。自推出“淘文化”後,節目有了市場,演罷可拿補貼,如久旱逢甘霖,迅速蓬勃發展。

  定海區“美之聲演唱團”團長曹杏娣很滿意:“我們從剛成立時,五六人彈彈唱唱,現在已有70多人。原來政府給我們找到排練廳、給經費參加美麗浙江歌唱比賽,如今,‘淘文化’一上線,我們點擊量飈升,拿補貼更是理直氣壯!”

  轉變也顯而易見:全團72名團員,本來以唱歌為主,現在跳舞、小品、小組唱齊活!有需求跟文化館提,文化館老師馬上指導改進。“以前自己到處找社區上門演出,自己曬著烈日去搭台,自己出路費,凑錢買音響。現在不愁經費了,只需把功夫下在提高節目質量上。”

  “受益最多是我們。”青年越劇團副團長俞靜深有同感。“我們是一群熱愛越劇的年輕人,平均年齡27歲。成立6年,因為愛好聚在一起。最大的困惑是,展示機會不多,一台大戲辛辛苦苦排出來,一年只演一次,團員們不免失落。去年有了‘淘文化’後,突然發現,原來市場這麼大,一年下來幾乎沒有停過!”

  “淘文化”:淘出了更大活力

  有了這個“淘文化”,舟山各個文化部門都如同上緊了發條:

  過去,舟山市文化館自己排節目、自己下鄉送戲,日子過得優游自在。現在“五加二,白加黑,忙得不可開交。”文化館藝術指導老師迪麗拜爾說。為了提高業餘劇團藝術水平,文化館開起各個藝術門類培訓班,舞台、聲樂、主持都有,還幫助劇團編排和審查劇本、劇目、劇情等。這個工作量,比過去自己排練演出大得多。

  “排一出古裝戲,再摳也得五六萬,原來都是自掏腰包,負擔不小。現在一年演出20多場還供不應求,我們信心就來了!”俞靜笑言。不過,她的壓力也很大,“小百花”的演出她場場必看,“要趕上,確實難!不說專業訓練,就看一回雨天演出,配角們都一絲不苟化好妝,在雨裡等著,這樣的精神就值得我們不時自勉!”

  “淘文化”淘出了活力:

  2014年浙江省中青年越劇大賽,舟山青越團有兩名演員得到銀獎。

  “舞龍、高蹺、舞蹈,這些社區農民自編自演的文化節目雖說土了點,但熱鬧喜慶,以前覺得還過得去。去年有了‘淘文化’,社區點了兩場,大家一看,這跟自編自演大有差距啊!“好比吃了大廚的菜,馬上覺得自家菜還不夠可口,我們的壓力更大了。今年,我們要多下些功夫。”白泉鎮金山社區副主任張濤說。

  記者手記

  文化體制改革一直是熱詞。不過,很多地方年年有改革,可效果並不理想。

  問題出在哪裡?一牽涉到自身利益,便退避三舍。不“傷筋動骨”,所有的“治療”豈不是“隔靴搔癢”?

  舟山所以改出了成效,關鍵在於敢拿自身的利益開刀,將原本完全自己做主的文化資源拿出來,實行市場化運作。

  自我革命不易!以前,補貼、獎勵資金,原來給誰都是內部商定,大筆一揮而就。現在,資金攤到陽光下,想走進“灰色地帶”,難!

  不過,這一來,解放的是行政管理職能,激發的是市場活力。當年的文化發展指數中,群眾滿意度獲得全省最高就是明證!

  隨著群眾對文化生活越來越重視,政府身上壓力也越來越多。壓力不僅來自文化產品的豐富程度,更在於怎樣提供。舟山經驗告訴我們,能否減壓的關鍵,在於管理部門敢不敢拿自己開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