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欣 |
中評社台北8月9日電(作者 紀欣)7月28日至29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的“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由於政治性較前七次論壇強,受到台灣政學界高度關注。
首先,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開幕式上,表示“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並強調“兩岸各自現行規定都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兩岸雙方應當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充分發揮政治智慧,採取更多實際行動,鞏固和深化雙方的‘同’,擱置並包容彼此的‘異’,積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為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深層次問題開闢道路。”
在“九二共識”以及國統會提出“一個中國涵義”20周年的前夕,大陸首度將“一中框架”內涵清晰定義為“兩岸一國”,又繼3月“胡吳會”後,再次強調兩岸各自現行規定都確認此一事實,當然有其深意。
今年1月14日台灣大選結果顯示,主流民意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社會上也出現“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和平紅利的”的氛圍。不過,由於馬英九始終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在提及“九二共識”時又總是強調“一中各表”,在教育與文化政策上仍未全面“撥亂反正”,徹底掃除李、扁時期推行“去中國化”的遺毒,島內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及支持統一者並未增加,這對進一步鞏固兩岸和平發展成果,深化互信合作,產生不利影響。
我們不認為大陸提出“兩岸一國”是向馬英九攤牌。畢竟,馬政府依據憲法及現行法規堅持的“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兩岸同屬一中”、“一國兩區”,都在在表明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我們認為,大陸適時提出“兩岸一國論”,至少有三層用意。一是希望兩岸當局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既有立場上,擱置“一中”爭議,增進彼此互信,保持良性互動,聚同化異。二是讓“一中”明確清晰化,希望避免“一中”在“各表”後變的模糊不清。三是促使台灣當局採取實際行動和有效措施,遏止和矯正台灣社會在國家民族認同上所呈現的分離傾向,並妥善化解政治認同的分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