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舉世矚目的首屆東亞峰會,昨天緊接著亞細安峰會和十加三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社論說,亞細安十國和中、日、韓、澳、紐、印等十六國政府領袖,第一次在一個新的區域合作平台上聚首,共同勾勒未來願景,呼喚一個新亞洲的到來。
五十年前,亞非發展中國家在印尼萬隆的歷史性聚會催生了不結盟運動。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時移勢易,冷戰結束了,不結盟走進歷史,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局。在亞洲,中國和印度兩大文明的復興和經濟的崛起,不僅吸引了全球的大部分直接投資,也勢必要改變整個亞洲的地緣政治格局,顛覆原有的勢力均衡。舊的國際關係框架顯然已經不適用了,舊的國際觀也已經過時。東亞峰會這個新的對話與合作平台於應運而生。
社論質疑,東亞峰會的召開,是否將迎來一個新的亞洲?也許,更確切地說,一個新亞洲是肯定會來臨的,現在,人們更關切的問題,該是一個怎樣的新亞洲?因為,變動中的亞洲既蘊含著無限的發展契機,也夾帶著許多不穩定種子。如何加強穩定,深化合作,求取共贏與共榮,是當下亞洲各國乃至世界列強都必須細心權衡和謹慎處理的重要課題。應該說,求取和平安定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大勢,也唯有一個和平安定的亞洲,最符合亞洲各國及世界整體利益。
由亞細安所創建和主導的10加X模式,很明顯的已經被視為推動亞洲對話、交流與合作的最有效機制,而東亞峰會其實是這個成功模式的延伸、廣化和深化,也是亞細安主導成功的又一證明。
社論認為,亞洲是個各國發展階段差異極大,兼之又有諸多歷史、地緣政治等糾葛的地區,因此,期望東亞峰會催生歐盟式的新亞洲是不實際的。經濟與安全應該才是亞洲各國的主要共同利益所在。而亞細安主導的合作機制,正是以經濟與安全為導向,符合各國的利益。因此,儘管美國缺席,儘管在會場內外出現了中、日、韓三國的齟齬,相信合作的快車仍將按照亞細安這位駕駛員的意志和既定目標前進。歷史性的首屆峰會已經取得很好的開端,與會各國首長不只把原定兩年一度的峰會改為配合亞細安峰會常年舉行,也決定在禽流感、反恐、能源安全及信息科技等方面進行廣泛的多邊合作。
內閣資政李光耀日前在接受《時代周刊》訪問時,發表了他個人對新亞洲的看法。他預見今後10到15年的發展,將是各個自由貿易區的逐漸擴大和一個大型自貿區的形成。繼之而來的第二個階段發展,則是在二三十年後形成一個類似低層次歐盟的經濟共同體。換言之,亞洲經濟統合的未來不是夢。其實,我們看到,這個遠大的願景已經對亞細安本身產生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促使亞細安領導人認真研究把成立十國經濟共同體的日期從原定的2020年提前至2015年。
社論認為,亞細安本身的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速是必要的,也只有這樣,亞細安才能繼續穩抓駕駛盤,讓所有車上的乘客繼續安坐上路。而亞細安經濟統合以及亞細安與各國談判自貿協定的逐個落實,則必然會反過來對亞洲整體的經濟一體化產生良性的推動。
另外社論指出,東亞峰會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在於它一開始就闡明其開放性和包容性。所謂東亞其實已經突破了地理概念上的東亞。峰會成員包括了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以及澳大利西亞的澳洲和紐西蘭。中國也很明確的表明歡迎美國的參與。顯然,峰會16國領導人都知道,亞洲只有通過共同的發展,利益的均沾,以及均勢的形成和維持,才能實現共存共榮的願景,而吉隆坡首屆峰會已經邁出了正確的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