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參加美軍“勇敢之盾”演習的“小鷹號”和“林肯號”航空母艦集結在美國關島附近海域。 |
美軍將於今天開始舉行為期五天的“勇敢之盾”聯合軍事演習。關於本次演習的細節,尚未有更多披露,目前引起人們關注的新聞要素有如下幾點:其一,因為有三艘大型航母參與演習,這是冷戰結束以來美軍在亞太地區最大的海空集結;其次,演習地點在關島附近,而近年美軍在亞太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部署及實戰準備,無不圍繞關島而進行;其三,作為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官法倫訪華的成果之一,中國將首次派出觀察員考察此次演習,觀摩團已于16日啟程前往關島。
此次演習雖然冠以“盾牌”之名,卻遠非單純防禦性的行動。從已經公佈的情況看,據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加里·拉夫黑德說,此次演習的一個重點是演練三艘航母的協同作戰。而一般來說,根據美軍近年的作戰實踐,如此規模的海空部隊集結,其作戰任務不外兩種,一是利用大型航母的艦載機群實施戰區制空,或聯合空域控制。二是利用艦載的各種作戰飛機攜帶各種軟硬殺傷兵器,與空軍的遠端作戰力量配合,對戰區戰略性目標執行聯合打擊和摧毀任務。據美軍有關部門披露,此次演習的另一個重點是測試美海軍、空軍和陸戰隊的資訊共用能力。此一能力是美軍所謂新軍事革命的重點目標,也是美軍建設非對稱優勢軍事力量的最核心目標。從這兩點看,此次演習既具有很明顯的攻勢戰略的意味,也有非常突出的實戰的含義。
但是,正如有的評論家所指出的,此次演習的一個背景是美軍在伊拉克的現狀及美國近期的外交困局。布什政府因為伊拉克戰爭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隨著不斷發生的爆炸事件,伊拉克局勢的穩定尚需時日,而美軍的撤離更是遙遙無期。面對美軍在伊拉克的困局,朝鮮和伊朗核問題的停滯不前則含蓄地顯示出美國對外政策中軍事選擇的兩難:本屆美國政府因為高舉反恐的大旗,因此具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漲的使用武力的熱情,但同時,美國所面臨的問題卻往往並不能由武力來達到徹底的解決。但作為當今一強獨大的軍事超級霸權,美國在面臨重點國際和外交課題時,並未放棄軍事解決的選擇。因此,美軍有關將領在解說此次演習的政治含義時,明確指稱這是一個針對朝鮮和伊朗的威懾行動,即警告這兩個國家,美國即使身陷伊拉克,也仍然擁有針對其他國家採取大規模軍事打擊行動的實力。
當然,更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演習的舉行地點是在關島附近。在美軍的全球力量部署體系裏,關島正日益成為美軍在亞太的前沿存在與實戰備戰的首要基地。隨著駐日和駐韓美軍的調整,關島已初具美軍西太平洋海空聯合作戰中樞的模樣。而美軍在東亞保持強大的作戰力量,其隱含的威懾物件幾乎是不言而喻的。這不得不聯繫到近年美國對華政策中“兩邊下注”的理念,即一方面防備中國,另一方面同時加強交流,這正是此次美軍邀請解放軍觀察員觀摩演習的政策背景。(來源: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