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武器裝備保養實現現代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9 16:16:17  


現代化的坦克庫房。(資料圖片)
設施完善的海軍魚雷洞庫。(資料圖片)
  時下,全軍各部隊武器裝備冬季保養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在訓練場上“奔波”快一年的裝備,大都已是“一身疲憊”。因此,冬季保養工作的品質,對確保裝備始終保持最佳技戰術性能、延長使用壽命以及展開新年度部隊正常訓練和促進戰鬥力提高都是至關重要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需要科學的保養手段。隨著解放軍裝備資訊化建設的加速,昔日裝備冬季保養的傳統工具——抹布、通條等,已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現代化設備。本周關注通過陸海空部隊3個具有代表性的點,從一個側面“記錄”了解放軍裝備保養手段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鐵甲進“智能公寓”“療養”  

  瀋陽軍區某裝甲師大型裝備庫區,氣溫-17℃。記者掀開密閉的棉布門簾,走進坦克庫房,頓覺暖風撲面。巨大的電子螢幕顯示著庫區的溫度、濕度。四周的牆上,一個個探測器不停地閃爍著紅光。該師裝備部李波部長介紹說:“這些探測器都與裝備管理平臺連接,實現了‘智慧調控、動態報警’。當庫區溫度和濕度低於規定值時,探測器便會自動報警,並立即回饋到裝備管理平臺。” 
 
  這座鐵甲“智慧公寓”的“神經系統”,是由該師開發的裝備維護保養管理系統、火炮身管即時保養監測系統等構成的,可對裝備資訊進行綜合處理,提供及時、準確、直觀的保養資料和各種資料。 

  庫區另一端,3名戰士抬著液壓擦炮機,正對一輛坦克火炮身管進行擦拭,接通電源短短10多分鐘就完成了任務。三級士官王偉介紹說:“以前擦炮全連上下忙乎半天,現在幾個人不到1個小時就幹完了,而且擦得更乾淨。” 

  隨後,裝備部兩名工程師拿著火炮身管窺膛儀,對剛擦拭完的坦克火炮進行檢測。記者看到,他們將裝有高解析度CCD攝像頭的推拉杆放入火炮身管,操控儀器自動旋轉,就完成了對炮膛內不同位置的檢查。僅5分鐘,電腦終端就列印出該門火炮的分析結果。拿著各項檢測資料,該師技術員對記者說:“以往冬季保養靠的是經驗,標準就是‘銅發亮鐵放光’;現在有了‘電子診斷書’,我們可以據此把裝備保養到最佳狀態。” 

  “巨鯨”駛入港灣做“CT”  

  初冬,某軍港碼頭一派忙碌,一艘潛艇正在接受年終檢測。潛艇兩側的升降口開啟了,超聲監測裝置、光譜資料獲取分析儀、紅外成像測溫儀等先進的監測診斷設備,相繼被吊到艇內。負責給潛艇“體檢”的某部高級工程師王海榮說:“有了這些先進設備,我們可以通過給潛艇裝備做‘CT’,實現‘無損探傷’!” 

  在傳統潛艇裝備維護保養中,一旦出現故障,都要“開膛破肚”——拆開相關裝置進行排查。這種方式,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和時間,還容易造成故障疊加。 

  檢修設備更新,讓故障無處遁形。內窺鏡檢測、超聲波檢測,動力系統監測小組在狹窄艙室裏忙得不可開交。置身現場,筆者看到:雖然沒有卸一個螺釘、一個螺帽,但隨著各類探頭的運行,各種資訊不斷彙聚到現場電腦的診斷系統中。 

  檢測到某高壓泵時,兩眼緊盯電腦螢屏的三級士官張春濤說:“有情況!”根據儀器探定的位置,拆開了水泵,軸承上果然有一條1.5釐米長的小裂痕。“對於深潛大海的潛艇來說,這條裂痕如沒發現,關鍵時刻就有可能成為致命傷!”一旁的李副艇長說。 

  艇上官兵反映:上次出航,系統曾出現過一次短時間斷電,原因一直不明。針對該系統的全方位監測開始了。電位檢測、光譜資料獲取、振動檢測……3個小時後,故障被“逮住”了:某電路板上一個鼻尖大小的觸點鬆動。 

  “類似的故障,用老方法逐一檢測、排查,最少也得五六天時間!”已在艇上工作了14年的士官張漢兵感歎不已。
 網路平臺為戰鷹“體檢” 

  停機坪上,陣陣冷風裹挾著細雨。但保養工作現場的繁忙使人絲毫沒感到寒意。航空兵某團機務大隊質控室網路平臺前,值班幹部正操作電腦進入飛機品質隨機監控程序,停機坪上有4架飛機進行輪胎、無線電等器材設備的更換。 

  指著螢幕上顯示的各種資料,大隊史政委對記者說:“過去,要想把每架飛機的‘身體狀況’摸清楚,至少要兩三天時間。如今,有了裝備保養網路平臺系統,只需個把小時,就能把每架飛機所要做的維護保養工作列印出來,下發到每個專業分隊,不但效率高,而且能精細到每個細小部件,真正做到保質保量,為戰鷹維修保養提供了準確依據。” 

  據介紹,以往該團進行冬季保養,大都採用人工翻閱履歷本、人工制定工作流程、手工統計所需航材配件的方式,容易出紕漏。針對這一問題,他們自主設計了網路控制平臺,開發出品質綜合控制軟體,飛機維修保養的品質控制由此實現了由手工操作到資訊聯通的新跨越。記者在現場看到,後勤部門的航材配送車根據裝備保養網路平臺提供的清單,將機務所需的各種航材和備件準確、及時運送到了保養工作現場,減少了過去使用航材申請、審批、領料等繁瑣環節。 

  記者隨機務維修保養分隊來到停機坪,只見機務官兵在大隊長徐金龍的帶領下,按照質控網路終端提供的工作專案和工作流程,對戰機各系統和部件精心進行檢查、拆卸、安裝和調試,一派繁忙的景象。徐金龍向記者介紹,平時用於戰機維修品質精細化監控,只是這座平臺的功能之一,一旦投入實戰運用,系統20分鐘就能根據具體任務需要,“吐”出過去至少2天才能制定好的機動作戰伴隨保障計劃,效率提高了上百倍。(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