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舉一動從實戰要求出發,一絲不苟。 |
|
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練駕駛。 |
成都軍區某兵種訓練基地,著眼新軍事鬥爭準備,著眼西南戰區高寒山地、山嶽叢林複雜的作戰環境,把訓練場作為“第一戰場”,積極探索裝甲兵和工程兵教學的新路子,實現了教學與部隊訓練的“零距離”對接。他們經過近幾年的艱苦奮鬥和跨越式發展,先後為部隊輸送合格技術學員1.2萬余名,成為西南戰區名副其實的裝甲兵和工程兵技術骨幹成長的搖籃。
針對雲貴高原複雜的作戰環境,基地從實戰出發,要求每一名培訓學員不僅要練就高超的專業操作技能,更要具備超常的體能。基地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不等不靠,積極作為,模擬西南戰區作戰環境,新建500米高寒山地障礙訓練場,組織學員廣泛開展抗嚴寒、抗缺氧、抗疲勞訓練,培養學員超強的耐力和頑強的戰鬥作風。
突出實戰化訓練,使學員的培訓技能向實戰能力聚焦,這是近年來他們在教學訓練中堅持的一條“硬杠杠”。選取陌生地域錘煉學員的駕駛技能;千里機動,輾轉雲貴高原考核學員的射擊水準;在實裝訓考中,敢於設難局、出險情,進行了多個專業的交叉互動,讓學員瞄準實戰學真實本領、練實戰技能。
為達到“教為戰”、“練為戰”的根本目的,他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考評機制上進行了大膽創新。“考場只有按戰場要求設置,培訓才能出戰鬥力。”如今這已成為基地“一班人”的共識。(來源:解放軍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