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炮手三彈同穿一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5 10:10:34  


解放軍新型坦克進行實彈射擊。(資料圖)
  靶道線上的“找彈兵”

  試驗時間:2007年3月×日試驗項目:某新型迫擊炮彈射表編擬精度試驗試驗任務:回收20發炮彈場區氣溫:-6℃,北風2-3級

  天還沒亮透,連長白冰帶領官兵們乘專用卡車出發了。

  “落區、落區,炮位射擊完畢,可以組織回收彈藥!”收到指令,連長白冰馬上將人分成8組,徒步對方圓28公里的場區進行“人工掃描”。3個半小時過去了,官兵們來來回回折騰了十幾趟,終於找到了炮彈。戰士們興奮地把它高高舉過頭頂,臉上的表情就好像在比賽中奪冠一樣,洋溢著自豪。對於“找彈兵”來說,這只是一次“家常便飯”。通常情況下,在警戒區裏,陪伴他們的只有一部對講機,一個小板凳和一面試驗標誌旗;在落彈區裏,陪伴他們的是漫天風沙,心理上的寂寞和單調、枯燥的工作。除了這些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找彈兵”有的時候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年8月,某新型火炮進行實彈射擊,一枚炮彈在落彈區沒有爆炸。試驗指揮要求尋找啞彈分析原因,重擔壓在了“找彈兵”身上。烈日炎炎,官兵們在地表近40℃的荒灘上搜索,一趟、兩趟、三趟……仍然不見啞彈的蹤影。

  當大家拖著疲憊的身體努力尋找時,士官葉高森突然喊道:“找到了,在這兒”。可他用手刨開四周的沙土,發現原來是枚舊彈。落彈區內,大大小小的新舊彈孔加起來近萬個,很容易給官兵造成假像,空歡喜一場。連長白冰提醒大家,炮彈是飛到半路掉下來的,速度和衝擊力不會太大,找時要注意傾斜插入地面的彈孔。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一個個假像被官兵識破。“連長!快來看,這裏有個新彈孔”。大家猶如發現寶藏一樣,馬上湊了過來。“大家讓開,讓我來!”連長白冰小心翼翼將啞彈刨了出來。

  此時,他們已經在試驗場區裏連續工作了近10個小時。

  特殊材料製成的“顛彈兵” 

  眼前的路,讓筆者倒吸了口涼氣。

  這是一條特別鋪設的顛簸路。短短3.2公里的距離內,密佈著130個深深淺淺的彈坑。試驗技術指揮員楊偉濤告訴筆者,今天的任務是檢驗某型彈藥引信在起伏不平的顛簸路上經受衝擊的性能,我們要以10到15公里的速度往返行駛25次。

  出發前,官兵們先用帆布和尼龍網蓋住彈藥箱,然後在車箱前部裝上了一塊厚為5釐米的防護鋼板。顛彈車行駛了一會兒便停了下來。指揮員楊偉濤打開車門,爬上車廂,一邊用力來回推拉防護鋼板,一邊對筆者說:“這傢伙可是保護我們的‘防彈衣’,為了安全起見,多檢查幾遍心裏才踏實。”

  “沒問題,繼續前進!”車在坑坑窪窪的顛彈路上往返行駛著。一開始,筆者感覺還挺新鮮,就像坐花轎一樣晃晃悠悠!心裏正美時,筆者的頭和駕駛室頂棚來了一個“親密接觸”,所有的快樂迅速被疼痛所替代。看著筆者鬱悶的表情,楊偉濤連忙從後備箱裏拿出一頂棉帽扣在了筆者頭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然間,駕駛員踩了一腳制動,緊接著傳來的是彈藥箱衝擊防護鋼板的刺耳聲音。乖乖!這可是真傢伙!此時,筆者緊張得全身都汗透了。“是不是車出故障了?”面對筆者的疑問,楊偉濤笑著解釋:“現在是模擬戰時複雜環境下的彈藥運輸試驗,為了檢測彈藥引信抗撞擊性能,要求駕駛員在最大時速下緊急制動。”

  當車往返行駛10次的時候,筆者開始出現頭暈、噁心、胸悶的感覺。駕駛員小陳告訴筆者:現在還算好,在七八月份做這個試驗那才叫“爽”。烈日的炙烤下,駕駛室裏溫度至少45℃,加上發動機散出的熱量,讓人感覺身處“火爐”。可為了避免碰傷,大家不得不戴上棉帽、棉手套,一場試驗下來就像洗了個“桑拿浴”……這就是“顛彈兵”,模擬戰時不同條件下運輸彈藥的軍人,他們每天就行走在這條路上。“顛彈兵”王雷調侃地用了句廣告詞概括了自己的工作:“這叫不走尋常路!”

  天天上“戰場”的“神炮手” 

  走進炮連,筆者認識了“神炮手”韓玉傑。個子不高,瘦瘦的他,與“神炮手”這個稱呼在外表上多少有些不符。

  韓玉傑從小對武器有著濃厚興趣。記得當新兵時,他問班長:“我們下連後能不能打真槍真炮?”班長笑著回答:“我們試驗中心有個炮連,打的全是最新式的炮。如果你當了炮手,每年至少要打上千發彈。”現在,韓玉傑的夢想成為現實。一年365天,他和連隊戰友幾乎天天上“戰場”;服役這些年,他們至少打過炮彈幾萬發。韓玉傑成了操作火炮種類最多的士兵,每年都要操作各類火炮10多種。

  一次射擊試驗,小韓擔任瞄準手。第一發彈發射完後,靶位報告,炮彈剛好穿過立靶中心。第二發彈發射完畢後,靶位報告,沒有找到新的彈孔。第三發炮彈擊發後,靶位傳來同一個消息:沒有找到新彈孔。這時,試驗指揮皺起了眉頭:“炮彈是不是脫靶了?”韓玉傑非常自信地報告試驗指揮:“不可能。”

  沒有找到新的彈孔,又沒有脫靶,這到底怎麼回事呢?試驗指揮暫時停止了試驗,核查工作立即展開。檢查組一方面對火炮進行復位瞄準,另一方面對靶上的彈孔進行精確檢測。一個小時後,兩邊檢查的情況匯總,得出結論:3發彈從同一個彈孔穿過!頓時,大家都用欽佩的目光看著韓玉傑。基地領導當場拍著韓玉傑的肩膀說:“小夥子,你可真是神炮手啊!”

  韓玉傑有三絕:霧大能打,夜間能打,不用瞄準鏡也能打。為了練就這過硬本領,韓玉傑每天灰塵滿臉,身上的“火藥味”洗都洗不掉。如今,“打炮”成了韓玉傑生活中的主要內容。韓玉傑對筆者說,和許多戰友一樣,他對“打炮”已不再覺
得好玩,而是把它當成自己肩負的責任,“很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

   編輯感言:平凡也是一種崇高 
 
  如果沒有讀這篇報道,大家可能想不到在裝備科研戰線還有這樣一群默默奉獻的戰友。找彈、顛彈,他們的工作平凡而瑣碎;荒涼的野外、漫天的沙塵,他們的生活枯燥而寂寞;未爆炮彈的危險、酷熱嚴寒,這一串串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可是,他們依然熱愛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幹得兢兢業業,幹得有滋有味。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公眾的關注,他們唯一獲得的只是內心的無愧。等到退伍的那一天,他們可以自豪地對家人說:作為一名軍人,我完成了自己所肩負的使命。

  在裝備科研領域,我軍既需要尖端科技精英們的聰明才智,同時也需要像韓玉傑一樣的普通官兵的默默奉獻。他們所從事的平凡工作,雖沒有太高的科技含量,但關係到整個武器裝備科研試驗的成敗,關係到武器裝備最終的性能品質。平凡的他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灌溉”著我軍裝備科研事業。

  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平凡也是一種崇高。敬禮,向默默奉獻在裝備科研戰線的戰友們!(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