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型東風31機動式遠程彈道導彈。(資料圖) |
俄羅斯軍事評論員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日前撰文對我國的“東風-31(DF-31)”型機動式戰略導彈系統的性能進行了分析和介紹。
他指出,目前中國裝備的機動式戰略導彈僅有DF-31(北約稱之爲CSS-9)一種。這種導彈既可以安裝到具有高機動性能的底盤上進行機動部署,也可以采用井基方式部署。該導彈由中國第四航天研究院研制。
DF-31導彈系統主要用于替換老式的DF-4(北約編號CSS-3)遠程彈道導彈。其第一和第二級推進器所使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在1983年底進行了成功測試,而第三級推進器使用的發動機也在1984年中期進行了測試。該導彈的全面研制工作于1987年全面啓動,幷在1999年8月2日運載全尺寸全重量的模擬彈頭進行了首次發射。導彈由位于中國東部的試驗場發射,目標區設在了位于新疆境內的羅布泊。之後的兩次發射試驗在2000年底進行,不過,西方專家認爲,這些試驗計劃幷未取得完全的成功。DF-31只是在2006年9月才完成了首次成功發射。
DF-31首次公開亮相是在1999年于北京舉行的國慶閱兵上。由于在行進過程中所有的導彈都被密封在發射筒中,因此無法對其進行細致的分析。盡管如此,這種導彈當時不但未開始戰備執勤,甚至也未進行過成功的發射試驗。
專家們認爲,DF-31的射程(8000公里)還不足以覆蓋美國全境。其只能到達位于美國西海岸的幾個州。正因如此,中國的研究人員正在研制DF-31的改進型號--DF-31A。後者的射程提高到了11000公里。在射程達12000公里的DF-41洲際導彈的研制計劃于2002年被終止後,DF-31A的研制顯得尤爲迫切。
根據美國國防部2007年公布的一份報告,DF-31目前還未達到作戰部署階段,僅僅是構成了“初級威脅”。該導彈有可能在2007-2008年間實現實際部署。有美國專家認爲,由于技術方面的原因,DF-31計劃已落後于進度。有消息稱,中國的技術人員還專門爲這種導彈研制了輕型化的核彈頭。據估算,DF-31的圓概率偏差可達到300米。
DF-31的技術指標如下:
長13米,直徑2.25米,發射重量42噸,射程8000公里,采用天文慣性制導。
在1999年北京閱兵式上出現的DF-31導彈運載車輛或許幷不能直接實施發射。它們可能只是普通的彈藥運輸設備,即使能够用于發射,那麽也必須選擇鋪設有混凝土的發射場。有可能,這些車輛僅是用來將導彈從隱蔽隧道中運輸出來以執行下一次發射任務。
目前還不清楚中國是否已經掌握了固體蓄壓器的生産技術。固體蓄壓器可使機動式發射系統實現“冷發射”,即保障導彈在被彈射到距離發射車20-30米的高度後再點火。不過,到現在爲止,我們幷未見到DF-31從運輸-發射筒中點火發射的畫面。
美國空軍國家偵察中心曾在1997年公布報告稱,中國已擁有了MAZ-7916型六軸底盤。該報告指出,配備MAZ汽車的性能要明顯超過中國的國産重型汽車。因此,中國人很可能會對MAZ-7916進行“解剖”,以獲取相關技術用于研制可發射戰略導彈的汽車底盤。由于這種重型車輛無法在一些公路上行駛,因此中國軍方還要求研制一種具有較高越野性能的運載工具,以擴大DF-31的部署範圍。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指出,盲目地複制前蘇聯制造機動式洲際導彈和中程導彈的經驗未必就適合中國。有專家認爲,在中國有許多非常平坦開闊的地區,很難對大型的導彈系統進行隱蔽。
從總體上講,中國缺乏像前蘇聯那樣的大片茂密森林,無法有效隱藏DF-31的機動過程。因此,即使研制出具有高越野性能的運載工具,中國的機動式戰略導彈系統也很可能會輕易地被敵人發現。(來源:東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