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F-22戰機是新一代隱形戰機的代表。(資料圖) |
|
中國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資料圖) |
隱形戰機融現代高技術于一身,能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擁有隱形戰機是很多國家的迫切需求。近期資料顯示,目前除美國之外,俄羅斯、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均在研制自己的隱形戰機。
伊朗空軍司令米哈尼近期也表示,伊朗軍方將很快開始制造具有隱形功能的第四代和第五代“雷電”戰鬥機。幾乎與此同時,美軍却在考慮爲隱形戰機配備先進的高速導彈,在對方防空系統還沒來得及發射導彈前,將其“眼睛”———防空雷達迅速炸毀,以消除後患。
隱形戰機是通過降低自己的聲音、紅外綫特征和雷達顯示面積,從而達到降低自己被對方發現概率的目的。然而,隱形戰機性能是相對的。理論與實踐均證明,隱形戰機幷非無懈可擊,而是面臨著許多“克星”。
永遠的“克星”:“千里眼”
隱形戰機主要采用各種雷達隱形技術,“千里眼”雷達可以說是它永遠的“克星”。
一是雙基地雷達或多基地雷達。一般的雷達是單基地的,即發射機和接收機安裝在一起,且通常共用一個天綫。而雙基地或多基地雷達是將發射機和接收機分別安裝在相距很遠的兩個或多個站址上。它能有效地捕捉雷達反射波,借助高速計算機標繪出隱形戰機飛過時留下的航迹,幷預測之後的航向。
二是長波雷達。當雷達波束的波長接近于飛機構件時,如尾翼、機翼或機身時,這些構件就像天綫一樣開始吸收幷反射電磁波。特別是當雷達波長是構件尺寸的兩倍時,無綫電波被吸收和反射的效率非常高。
三是米波雷達。隱形戰機的外形設計和吸波塗層厚度與重量的限制難以達到吸收米波的要求,因而使用米波雷達可以探測隱形目標。目前,在米波雷達方面,發展較快的是超視距雷達。
四是毫米波雷達。頻率在30千兆赫、94千兆赫、140千兆赫的毫米波在目前隱形技術所能對抗的波段之外,同時毫米波雷達具有天綫波束窄、分辨率高、頻帶寬、抗幹擾力强等特點,因而具有反隱形能力。它能分辨識別很小的目標,而且能同時識別多個目標;具有成像能力,體積小、機動性和隱蔽性好,在戰場上生存能力强。
五是新型反隱形雷達。如無源雷達,又稱被動雷達,它不發射電磁信號,而是通過接收隱形目標的電磁輻射信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
此外,還有多頻信號雷達,即能産生多種不同頻率信號的雷達。新“克星”:民用無綫系統目前,西門子公司經過研究發現,將來一個國家的移動電話設施可以作爲一種對付隱形戰機的有效雷達系統。該技術是使移動電話站變爲“發射機”,用于照射空中目標。計算幾個基站發出信號之間的相位差,接收機就能提供其位置。該系統的多方向性表明,它能够克服“看”隱形戰機、隱形導彈的困難。移動電話設施變成“雷達網絡”具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因爲要消滅這種“雷達”意味著必須使整個移動電話系統失效,那將是特別困難的事。這就意味著,任何具有移動電話設施的國家都能够利用它,幷使它成爲一種强大的“反隱形雷達”。除此之外,電視信號的幹擾也可能輕而易舉地導致隱形戰機不再隱形。
據報道,幹擾問題將集中在高頻的Ku波段,即12至18吉赫茲的波段。目前的通信和電視衛星使用10到13吉赫茲的波段向地球發送信號,Ku波段大部分閑置,因此20世紀80年代誕生的第一代隱形戰機,機載雷達使用了部分Ku波段的頻率。隨著通信和電視衛星數量的增加,10到13吉赫茲波段正在迅速被填滿,國際電信聯盟開始分配Ku波段更高頻率的部分,這將和隱形戰機機載雷達産生頻率沖突,導致飛機失去隱形能力。
真正“克星”:綜合多種手段
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是識別隱形戰機真面目的必要手段,也是其真正的“克星”。
一是綜合運用各種反隱身技術。綜合運用電子、紅外探測器,幷匯集多個探測器,也能獲取最佳的反隱身效果。例如,首先用超視距雷達發現遠距離的隱身目標,然後派出預警飛機至該區域定位幷跟踪目標,當目標進入以後,用各種不同頻段的地面雷達組成雷達網從不同視角進行探測,則隱形戰機就可被發現。
二是改變常規雷達設計。隱形戰機通常總有一定的雷達散射截面積,如果提高常規雷達的設計指標,也能探測到隱形戰機。如采用頻率捷變、擴頻技術、低旁瓣或旁瓣對消、窄波束、多波束、極化變換等技術,可提高雷達的抗幹擾能力,因而提高了雷達的探測性能。采用大時寬脉沖壓縮技術、功率合成技術、增大雷達發射功率等措施,可以提高雷達的作用距離,也具有一定的反隱形能力。
三是空中反隱形平台。由于隱形戰機的頂部隱形能力弱,因此將探測系統安裝在空中平台上或衛星上進行俯視探測,可提高低空突防的雷達面積較小目標的被探測概率。預警機和具有下視能力的飛行器是重要的空中反隱形平台,它裝有下視雷達,可以增加探測範圍。因此,對隱形目標威脅很大。(來源: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