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宋級潛艇攻擊。(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環球時報》刊載中國資深戰略評論員、空軍上校戴旭的文章說,中國遠征艦隊在索馬里不斷吸引世人的眼球。但一艘補給艦到底能讓兩艘戰鬥艦為各國商船提供多長時間的護航呢?這個問題也讓不少人猜疑。建立中國遠洋基地的動議,由此也就成為合乎邏輯的思維延伸。
有效擔負國際義務,需要具體的物質設施保障
從此次中國出兵索馬里,廣受西方和整個世界好評的事實可以看出,中國這頭“大象”,已不可能再繼續躲在“第三世界”的低矮政治籬笆後面了。負起大國責任,將成為今後西方輿論關注中國的焦點。
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曾提出中國和美國是“利益攸關方”,其實,中國和世界更是利益攸關方。為了對世界負責,中國不能光有善良的願望和象徵性的行動,還要有足够的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擔負國際責任,樹立良好形象。完成這一使命,需要具體的物質設施來做保障。
打擊索馬里海盜,是中國海軍有史以來首次在遠洋執行此類任務,帶有很強的實驗摸索性質。毫無疑問,隨著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的大膽亮相,今後此類護航和維和任務會成為經常性使命,如何在更廣大的海域,以更低的保障成本,更長時間地執行任務,必將成為我決策部門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遠洋護航、維和及人道主義救援行動需要遠洋基地的支撐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一句中國古話,說明後勤補給對軍事行動的重要。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的進攻被“聯合國軍”形容為“禮拜攻勢”,主要就是因為志願軍隨身攜帶的糧彈數量決定了作戰的時間。此次中國海軍遠征艦隊宣布護航時間為三個月,也主要是由唯一補給艦後勤物質的攜載量決定的。
2004年印尼海嘯,美國海軍艦隊眾多艦艇攜救援物資在第一時間抵達災區,在贏得國際輿論上獲了不少分。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得益於其設在日本和東南亞的眾多基地支撐,以及其亞太盟國海軍的支持。這次美國海軍和西歐國家海軍,之所以沒有在索馬里護航行動中明確限定時間,原因便在於其在印度洋或非洲或多或少地都有著自己的遠洋基地。俄羅斯則因此考慮在索馬里或附近的也門設立基地。
中國早晚要像一個成熟的大國那樣行事,因此,這些現實大國的基本做法,應該成為我們直接的借鑒。
海外商業利益的拓展需要遠洋基地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