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戰略轟炸機降落在委內瑞拉。(資料圖)
|
|
美軍在關島部署的F-22猛禽隱形戰機。(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半月談》雜誌發表國防大學韓旭東教授的文章稱,兩極格局瓦解後,全球軍事逐漸從“冷戰”進入“冷爭”。
“冷戰”是“冷戰爭”的簡稱,是指軍事集團之間以戰爭相互威脅對方,但實際上並沒有直接發生戰爭的一種狀態。
“冷爭”是“冷競爭”的簡稱,是大國之間以追求軍事優勢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種競爭。
“冷爭”是世界多極化過程中軍事領域的新趨勢。縱觀近20年的世界軍事演變,全球軍事“冷爭”表現出三大主要特征。
“無對手”,追求“能力”
冷戰期間,全球分成兩大陣營,雙方都以對方為對手,準備以戰爭手段維護安全。是敵是友非常明確,雙方都以對方的軍事實力為標準來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冷戰結束後,“誰是對手”倒成了謎。尤其是美國,自“9·11”事件後,它將恐怖主義列為威脅國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實際上,這是一種“無對手”作戰。近些年來,美國很“躊躇”:究竟哪個國家應被視為“對手”?美國只得提出以“能力”為目標來準備軍隊,確保國家安全。作為唯一的超級軍事強國,美國是以二流強國的軍事能力為發展“能力”的參照系。
印度也同樣如此。印度將西部的巴基斯坦視為影響國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將北部的中國視為其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同時,隨著印度國家安全圈的擴大,印度洋在印度國家安全中的地位越來越上升。任何“染指”印度洋的國家都被印度視為對其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近年來,印度推行一種以“優勢與擴展”為特征的軍事戰略,實際上也在走一條追求提高能力的軍事發展之路。
這種追求“能力”的做法可能讓那些仍存有冷戰思維的國家陷入痛苦深淵。自兩極格局瓦解後,美國不斷擴大北約。如果有人問美國,北約擴大何處是終點?美國一定會答:對不起,無可奉告!印度也同樣如此。從國家綜合實力來講,巴基斯坦根本不可與印度同日而語,但自獨立以來,印度一直將巴基斯坦視為威脅其國家安全的主要對手。為了追求強大的軍事能力,印度在1998年還痴人說夢,信誓旦旦地稱因為中國對印度有核威脅,印度才發展核武器。印度將自己視為印度洋的主人,要擔負起“維護印度洋的安全”,大力發展擁有三艘航空母艦的海上力量,這給印度經濟壓上沉重負擔。
當前,軍事安全觀念正在轉變,倡議新安全觀的國家致力於發展綜合實力,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整體能力;而一些抱著冷戰思維不放的國家,可能因為過分“擴軍備戰”而陷入無盡的麻煩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