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渲染朝鮮威脅,拉抬了政府支持率,也為增強軍力找到了借口
近日,日本的愛國者3導彈設施和3艘裝備“標準3”型攔截導彈的宙斯盾驅逐艦已部署到位,準備攔截朝鮮“導彈”。然而,美國國防部長蓋茨3月31日突然改口說,美軍不會攔截朝鮮“導彈”。一些輿論認為,這是美國耍了日本。但事實並不如此,美國實際上是為日本提供預警和情報資源,而日本政府為其政治目的,也樂意被推到與朝鮮對抗的最前線。
渲染威脅的背後
2月支持率曾跌到8%的日本首相麻生,3月卻時來運轉,國內和國外都發生了讓其低迷人氣得以提升的大事。國內是民主黨黨首小澤一郎的首席秘書因違反政治資金規制法收受企業獻金而被捕遭起訴;國外則是朝鮮宣布在4月初進行“衛星發射”。
自1998年朝鮮發射“大浦洞1號”導彈以來,“朝鮮導彈威脅”成為日本輿論及民眾的關注焦點。據《產經新聞》的最新民調,贊成攔截朝鮮火箭的日本民眾高達81.3%,而對朝鮮發射衛星感到不安的則高達83.2%。其中七成日本民眾同意加強對朝鮮的經濟制裁。針對朝鮮的“導彈”試射,日本輿論呈現一邊倒的形勢。
此次朝鮮發射衛星,對日本而言,威脅並非那麼大。因為1998年的“導彈”,其射程已經足以覆蓋日本領土。正如一些日本軍事專家指出的那樣,對日本威脅最大的實際上是朝鮮的中短程導彈。朝鮮發展射程更遠的“洲際導彈”,其真正目的是威脅美國本土。朝鮮的這次“衛星發射”,美國理應比日本表現得更為強硬,但事實並非如此。
日本之所以渲染朝鮮“導彈”威脅,其目的有兩個。首先,打造麻生“強勢政府”形象。麻生上台以來,支持率直線滑落。而在對朝問題上表現出強硬姿態,不僅在野黨民主黨無法批評,部分民眾也會受其感染,從而增強其政權基礎。3月底的民調顯示,麻生支持率已突破20%大關,因此朝鮮“導彈威脅”功不可沒。
其次,製造外在威脅,為日本增強軍力提供理由。1998年朝鮮發射“大浦洞1號”以後,借用所謂的朝鮮“威脅”,日本政府有效地壓制了國內的反對聲音,與美國開始共同研發導彈防禦系統,並進行了數次攔截試射。而這次朝鮮的“衛星發射”,又成為日本進一步增強軍力的借口,據稱,日本政府要借此次的所謂“威脅”,排除國內的反對輿論,在九州部署新的反導系統。同時,從日本進行調動部署的行動來看,這也是其反導系統的一次實戰演練。
日美姿態拉開距離
與日本摩拳擦掌相比,美國的態度顯得悠閑得多。針對蓋茨“不攔截”的發言,日本國內確實有不滿之聲,名古屋大學教授春名幹男認為,美國已經通過其間諜衛星,掌握了朝鮮火箭的具體參數,確認其射程無法達到美國本土,因此表現出“事不關己”的超然態度。
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在是否攔截朝鮮“導彈”問題上,虛大於實,日美並非真正想要和朝鮮“撕破臉”,更多的是虛張聲勢。眼下的“熱鬧”,其實炒作的成分比較大。春名幹男也透露,近日美國對外發表的5張解析度較低的衛星照片,實際上是美國故意渲染朝鮮“導彈威脅”的一種輿論攻勢,美國軍方掌握的高解析度的照片表明,朝鮮導彈的威脅並非想象的那麼大。
分析人士指出,上世紀末開始的日美加強共同作戰的舉措,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朝鮮的。因此,在這次朝鮮衛星發射問題上,日美沒有理由、也不可能分道揚鑣。針對此次“危機”,日美合作實際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日本真的要攔截,全過程必須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早期預警的監測,其次是宙斯盾艦的監測與攔截,若第二步無法攔截成功,則需要地對空導彈的攔截,而第一階段的早期預警監測,日本的技術根本達不到,因此,必須依靠美國的間諜衛星提供情報。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美軍的幫忙,日本的“攔截”就是一句空話。3月30日駐日美海軍司令詹姆斯.凱利也表示,“日美進行著緊密的合作。日本市民大可不必擔心,晚上可以安心睡覺。”
新聞分析:攔截朝“導彈” 成功幾率低
日本宙斯盾驅逐艦上裝載的“標準3型”導彈,其有效射程僅為100公里,而若此次朝鮮發射的是射程預計能夠打到美國夏威夷的“大浦洞2號”,在越過日本上空時,其距地面將為1000公里,無論如何,都無法攔截成功。
因此這次日本真正要攔截的不是朝鮮的“導彈”,而是攔截可能落在日本領海或領土的第一和第二節火箭,或者發射失敗時飛向日本本土的朝鮮“導彈”。不過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極小,麻生政府如此大張旗鼓地渲染,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連部署了“愛國者3型”導彈地區的居民也認為,政府的舉動“太誇張”。
日本軍事專家神浦元彰近日透露,此次朝鮮發射“導彈”,不僅明確了發射日期,還劃出了“危險區域”,這表明朝鮮對此次發射信心很足,日本政府內部也認為朝鮮發射失敗的可能性相當小,因此,日本根本不需要進行攔截。
一旦朝鮮發射失敗,神浦認為,針對拋物線與著彈點不明的“失敗導彈”,日本的攔截更不可能。神浦比喻說,這樣的攔截就像是用手槍去射擊流彈,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