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周邊核安全形勢最為複雜。圖為去年11月,美國科學家聯盟發布的核武器分布示意圖,中國恰好位於亞歐大陸核武器分布圖的中軸缐上。 |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全球核擴散形勢就像一條走出崇山峻嶺的河流,在平原地帶越流越寬闊。而核大國在核政策上的“雙重標準”應對此負責。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世界距離毀滅只剩下5分鐘!”擺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校園內的“世界末日時鐘”定格在23時55分,午夜零時則象徵著世界核戰爭爆發的毀滅時刻。
即便華盛頓時間4月13日,全球首次核安全峰會落下帷幕,各國承諾確保武器級核燃料安全後,時鐘設立者《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也未對“世界末日時間”有所調整。這一舉動象徵性地對應了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的觀察:各國承諾將一起“穩妥”推進,並將在“技術和經濟上可行”的情況下推動轉用低危險核材料的工作,但還缺乏具體計劃,
一些批評者認為,峰會事實上回避了核擴散這個最棘手的問題,所以核武器仍好像那柄懸在人們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危險。
全球人均頭頂3噸炸藥
“當今世界的核態勢是2、3、3、1。”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楊毅少將用4個數字描述了國際核擴散的基本形勢:美俄作為兩個超級核大國,擁有全球95%的核武器;中英法三國擁有一定數量的核武器,其擁核的合法性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認可;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則非法但秘密擁有核武器;朝鮮正在邁過核門檻。
美國國會2008年夏天發布的報告則透露,1945年至今,全球各國大約製造了12.8萬枚核彈,其中美國有7萬多枚,蘇聯(俄羅斯)有5.5萬枚。雖然當前全球核彈數量已削減至2.5萬-3萬枚,但這還相當於全球人均頭上頂了3噸多的三硝基甲苯(TNT)炸藥,仍可把地球毀滅數次。
“核武器的神秘面紗早已揭去,其基本原理早已為科技界熟知,不少國家的科研人員通過各種渠道掌握了一定的核技術,而且某些製造核武器部件的軍民兩用設備也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買到。”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向《國際先驅導報》介紹道,導致核擴散現象加劇既有技術原因,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
這並非危言聳聽,形形色色的恐怖主義勢力對核武器覬覦已久。近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巴基斯坦“核彈之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的調查顯示,1986-1993年期間,卡迪爾汗的核走私網絡更是遍及亞歐非三大洲,主要出售用於鈾濃縮的高速離心機、核彈設計圖紙以及相關的關鍵生產技術。
如今,全球核擴散形勢就像一條走出崇山峻嶺的河流,在平原地帶越流越寬闊。日前,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政治學教授格雷厄姆.埃裡森在美國《外交》雜誌上歸納了正在加速破壞現有核秩序的7個方面,分別是“朝鮮核計劃”、“伊朗核野心”、巴基斯坦局勢、“基地”組織殘餘勢力、對核不擴散制度的冷嘲熱諷、核能的復興以及核武器在國際事務新用途。他預測說,如果世界沿當前的軌跡走下去,未來5年在某個地方將有一場核武器或生化武器恐怖襲擊得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