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美國配備戰略彈道導彈的W87型核彈頭。
|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八次審議大會日前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閉幕。會議期間,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秘書長黎弘作為中方代表,參加了審議大會框架下的非政府組織論壇。回國後,黎弘就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國際軍控與裁軍形勢、中國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軍控與裁軍議程等問題,接受了解放軍報記者的專訪。
國際軍控與裁軍迎來春天
記者:對於新世紀頭10年的國際軍控與裁軍形勢,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其中的動力和阻力主要有哪些?
黎弘:21世紀的頭10年是國際形勢大變革、大動蕩、大調整的10年,軍控與裁軍領域的形勢也經歷了巨大的起伏。以2001年美國退出反導條約為標誌,國際軍控與裁軍形勢開始走向全面低迷,主要表現為日內瓦裁談會長期不能開展實質性工作,《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生效進程停滯,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跌宕起伏,核擴散和核恐怖形勢日趨嚴峻。與此同時,美國無視俄羅斯等大國關切,全面發展反導系統,並有將反導武器系統引向外空的危險傾向。美國單方面追求自身絕對安全的做法,給國際軍控與裁軍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
但是,從2007年開始,美國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奉行單邊主義難以實現美國的政策目標,也無法有效解決美國面臨的安全困境。美國的外交政策開始向多邊主義回擺,國際軍控與裁軍領域的工作重新得以啟動和升溫。僅今年以來,就有美國出台新的《核態勢評估報告》、核安全峰會、美俄兩國達成新的核裁軍條約等標誌性事件。有人認為,本世紀頭10年在經歷了嚴冬之後,終於再次迎來國際軍控與裁軍的春天,這是不無道理的。
其實,國際軍控與裁軍形勢能夠取得進展,最主要的動力還是來自於世界人民對和平的向往、對發展的期待。通過軍控與裁軍締造和平,並將更多的寶貴資源用於促進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種認識始終在不斷加強,這也是未來軍控與裁軍的希望所在。相關的阻力則來自傳統的以武力為基礎的安全觀念,來自單邊主義的安全政策,來自對自身絕對安全的不切實際的追求。其實,推動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安全觀念的變革,國際社會應積極轉變觀念,創新機制,推動軍控與裁軍進程取得更多更大的進展,為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創造持久的和平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