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新民晚報報道,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拋出一顆“防務炸彈”——其堅守了40餘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則”宣告鬆綁,今後日本公司與其他國家合作研發武器,乃至對外出口武器和技術的政治障礙被掃除。美聯社稱,對一個二戰後以憲法形式宣布放棄戰爭的國家來說,日本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是一個敏感問題。
打破“天價武器”怪圈
12月27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藤村修宣布對“武器出口三原則”的新解釋,同意日本企業參與美國、澳大利亞和北約國家合作開發和生產武器;允許對外提供“和平”、“人道”目的的武器裝備。藤村修表示,放寬限制的理由是日本政府自“3.11”大地震以來財政狀況嚴峻,需要通過國際合作降低軍事成本。
所謂“出口三原則”,是日本佐藤榮作內閣在1967年4月針對武器出口問題提出的三項基本原則。1976年2月,日本三木武夫首相進一步發表“政府統一見解”,全面禁止日本出口武器。根據該原則,日本不僅不能出口武器,還不能和外國聯合開發和生產武器。此後,日本一直實行禁止出口武器的方針。
日本《軍事研究》雜誌此前就抱怨稱,政府和防衛省都對施行多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則”感到無奈,希望放松本國企業出口防務產品及海外技術合作的限制。該刊聲稱,日本軍工行業的一個致命弱點是市場太小,受制於“武器出口三原則”,日本公司生產的軍品只能用於裝備規模不超過24萬人的自衛隊,導致日本自產武器創造多個天價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