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殲-15著艦瞬間。
|
中評社北京11月30日電/環球網消息:美國智庫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亞洲研究中心主任伊麗莎白.伊科納米11月27日發表文章稱,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選擇利用新型殲-15戰機證明其起降航母能力令人感到震驚,因為這是一款仍處於發展過程中的戰機,其這樣做冒了很大的風險。
11月25日,中國宣布殲-15戰機成功在“遼寧”號航母上著艦,之後又順利起飛。中國還公布了相關視頻。在這次事件中,可能最令人吃驚卻並未被過多關注的一點是,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選擇利用新型殲-15戰機證明其起降航母的能力。
殲-15戰機是俄羅斯蘇-33戰機的改良型,2009年8月實現首飛。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本來有可能選擇更為安全的路線,改良一款舊式輕型戰機,充當發展謀求現代能力的測試平台。相反,其卻冒險選擇利用一款正處於發展過程當中的第四代戰機做為測試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殲-15戰機的傳動裝置是巨大的,能夠承受航母行動的高壓,而且戰機發動機明顯能夠達到離開航母的起飛速度(沒有任何外掛設備——導彈、炸彈或油箱)。
自然,問題依然存在。殲-15戰機的所有構成部分是否足夠強大可靠,能夠在高壓、腐蝕環境下反覆使用?殲-15戰機明顯是測試機,截止到現在,還沒有一架殲-15戰機全完投入使用。另外,殲-15戰機為純裸機,沒有任何機外掛載。最後,對於現代海軍航空兵而言,在理想的條件下,且在沒有其他艦載機或行動時,(這裡指天氣晴朗、海況良好)起降航母,只是一種常規行動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