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軍服變遷80年 折射現代後勤改革方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3 11:39:30  


身著陸海空軍官禮服的解放軍軍官。(資料圖)
  換裝折射現代後勤改革方向 

  軍服不僅僅是服裝,也是部隊的重要裝備,是構成戰鬥力的物質基礎。因此我軍官兵的“穿衣”問題,從來都是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一件大事。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是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世紀新階段實現後勤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著眼有效履行曆史使命,我軍把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的主要目標任務,概括爲保障體制向一體化推進、保障方式向社會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邁進、後勤管理向科學化轉變等幾個方面。可以說,在這幾個“化”上,這次07式換裝都有所體現。在這次換裝全過程中有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思路,也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新的做法。所有這些,可以說是現代後勤改革方向的一個縮影。 

  在全國人民歡慶建軍80周年這天,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換上了嶄新的軍裝。 

  雄偉的人民大會堂里,出席全軍英雄模範代表大會的濟南軍區某紅軍師政委周和平身著新軍裝禮服,倍感自豪:“這是我穿過的最好的軍裝!” 

  從南昌城頭的紅領巾、紅袖章到長征途中的灰布衣、八角帽;從金星閃耀的元帥服、將軍服到大街上流行一時的解放帽和軍用挎包;從天安門前穿著07式軍服站崗的戰士到身穿禮服走進人民大會堂的英模代表,80年來,軍服的每一次變遷,都記錄著那個時代最濃烈的色彩。 

  紅領巾、紅袖章,灰布裝、八角帽 

  人民軍隊在成立之初,幷沒有自己的軍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槍聲宣告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起義部隊大多數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爲和舊軍隊區別開來,起義部隊官兵每人系一條紅領巾。 

  “那一夜,紅色的旗幟、紅色的燈光、紅色的領巾,南昌城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一位曾參加了南昌起義的老人這樣回憶。 

  在同年的秋收起義中,穿著各式服裝的農民自衛軍、工農義勇隊,盡管服裝幷不統一,但每個人的胳膊上,都佩戴著一束同樣火紅的袖章。 

  紅領巾、紅袖章,仿佛一簇簇明亮的火焰,在黑暗的大地上跳動,訴說著與舊時代的决裂。 

  86歲的老紅軍夏精才當年是穿著露著屁股的破褲子加入紅軍的。從參軍到走出草地,他一直都沒有軍裝。 

  “後來有一次打土豪時,連長給了我一條地主婆的綢緞褲子。”夏精才回憶,“這條綢緞褲子穿起來很別扭,打仗、行軍都不方便,我一直穿到了陝北。” 

  “紅軍初期的服裝主要靠自制或從敵人手中繳獲而解决,有什麽穿什麽,沒有統一的樣式。紅軍制作軍服的材料來源,一是從城里買來一部分;二是把打土豪沒收來的衣服和布料加以改裝。”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說。 

  這是紅軍曆史上少有的一次統一制作軍服。 

  1929年3月,紅四軍在攻下了閩西重鎮長汀城後,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趕制了4000套軍裝——在軍衣的領子上縫上兩塊紅布領章,八角帽前縫上五角星。 

  穿上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軍裝,毛澤東和陳毅,兩位革命家却不約而同地說了一句詩一般的語言: 

  毛澤東指著紅軍軍服領口上的兩個紅領章說,這代表兩面紅旗;陳毅說,灰藍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遼闊的大地。 

  讓紅旗插遍群山和大地——一身灰色的軍裝,在革命者的眼中,具有別樣的浪漫和風流。 

  此後,各根據地紅軍的服裝據此逐漸統一,但顔色多爲灰色。 

  不久,這支肩扛紅旗、頭戴紅星的隊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開始了照耀中國、震驚世界的紅色之旅。 

  “八路”臂章、“新四軍”臂章,解放帽、元帥服 

  上衣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標志性服裝。 

  在84歲的老八路强勇的記憶中,他的第一身像樣的衣服是平型關大捷的戰利品,14歲的他當時是吹響戰鬥沖鋒號的司號員。 

  “戰鬥結束,繳獲的軍大衣足够全師每人一件。”强勇回憶,那時,誰也沒奢望穿上八路軍自己的軍服,僞軍軍服、日軍軍服,反正是繳獲什麽穿什麽。 

  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爲八路軍、新四軍,服裝、標志基本與國民黨軍隊相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地標明了自己的身份。八路軍佩戴“八路”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 “N4A”的臂章。八路軍的軍服顔色多爲土黃色,新四軍多爲灰色。 

  有了新軍裝的八路軍、新四軍却幷不樂意戴上青天白日帽徽。 

  “幾千人在場子上,全被雨淋得透濕,很多人哭出了聲音。”時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八團政治處青年幹事的幹思賢回憶。 

  劉伯承曾作了這樣一個比喻:“換頂帽子算什麽,只要我們的心是紅的,我們是白皮紅心蘿蔔……” 

  爲了民族大義,爲了拯救中國,摘下紅軍帽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奔赴各個抗日戰場,直至迎來偉大的解放戰爭。 

  隨著戰略進攻的步伐日益加快,這支解放大軍迫切需要自己的軍服,需要自己的徽章。 

  1948年12月,軍委後勤部召開全軍後勤會議,把軍服顔色確定爲黃綠,材料爲棉平布;標志符號由臂章改爲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黑字白底紅邊的布胸章;帽子改爲圓形短檐帽(即“解放帽”),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 

  “這是軍隊曆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總後勤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1955年9月,中南海懷仁堂將星閃耀,朱德等10人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粟裕等10人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璀璨的元帥肩章和將星標志著我軍55式軍服的誕生。 

  10年後的街頭,是一個流行綠軍裝的年代,解放帽和軍用挎包成了年輕人的時尚。“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挂兩邊”,樸素大方的65式軍服被人們形象地稱爲“三片紅”。 

  改革開放的春雷使得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世界。老百姓開始穿上西裝、領帶,87式軍服的夏常服改成了西服領,穿襯衣系領帶。 

  封閉了數十年的領口終于打開了,它的背後是國家和軍隊全新的開放意識。在07式軍服中,男軍官的冬常服也打開了領口。 

  禮服、常服、作訓服、標志服飾 

  從今年年初參加尺寸測量起,少校軍官劉燕就對07式新軍裝充滿了期待。她沒有想到,這次換裝會爲她量體裁衣,更沒有想到,禮服會整整齊齊地挂在防塵袋里送到手中。 

  上個世紀90年代畢業于一所軍校的劉燕還記得,因爲裙子太肥大,很多女同學不得不在腰間卷上好幾圈,把原本過膝的軍裙卷成了“超短裙”。 

  被稱爲“07式”的新一代軍裝配發全軍後,這樣的尷尬可以大大减少。 

  在這次解放軍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三軍換裝中,全軍軍官第一次配發了禮服,第一次采取了禮服“單量單裁”、常服“套量套測”的方式。 

  “新軍裝按照人體尺寸分布規律,擴大了號型的覆蓋範圍;禮服全部單量單裁,大大提高了服裝的合體性。”07式軍裝的設計師、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蘇揚說。 

  軍裝越來越合體的背後,是中國軍隊精確化保障能力和理念的增强。 

  “我軍服裝制作和管理逐步由粗放向精細,由定性向定量,由經驗向科學發展。”軍事科學院教授王安說,“衣著是否合體,因人而异。‘單量單裁’既實現了整齊劃一,又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 

  從紅軍時期到今天,人民軍隊在80年的發展曆程中,從强調絕對統一逐漸走向包容差异、尊重個性。 

  “作爲一個特殊的群體,軍隊是集體與個體的統一,軍隊的美是群體美與個體美的統一。”總後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曾多次參與軍服設計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國泰說。 

  從陸軍軍裝更適合中國人膚色的松枝綠到增加了翹度、顯得更挺拔的大檐帽,從采用獵裝式、使體型更顯修長的春秋常服到軍官胸前色彩斑斕的級別資曆章,07式軍服的“美”無處不在。 

  “自1950年全軍統一軍服制式以來,我軍先後進行了12次軍服改革調整。”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說,“這次是我軍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涉及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志服飾4個系列共644個品種,也是我軍最全面、最系統、最順利的一次軍服改革。” 

  第一次配發級別資曆章和國防服役章,第一次將女軍人的大檐帽改爲卷檐帽……07式軍服中,新增品種達數百個。 

  “中國軍隊將用3年時間完成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3年被裝費用集中增加60億元。換裝後,中國軍隊官兵人均被裝費用仍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廖錫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每一身軍服、每一種色彩,映射的都是一個時代。 

  在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征途中,偉大的變革正接連上演。 

  但,軍服包裹著的那一顆顆紅色的心,永遠不變。(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