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台灣民進黨針對深綠學者下達的“最後通牒書”,最後擬定以“黨政合議”在全代會以宣言或是決議文方式提出,正式架構出陳水扁權力弱化後的“黨政權力”運作模式,此一設計,無異砍掉陳水扁的雙腳,同時以“制度”防範再出現“為所欲為”的強人,避免拖累民進黨。
中時電子報分析文章說,深綠學者點燃一把火,限定陳水扁和民進黨,必須有所回應,否則這把火燒起來,後果不堪想像。民進黨要扁自行了斷,等扁釋放退黨訊息後,卻又驚覺少了扁,民進黨充其量只是立法院第二大的在野黨,前後態度矛盾,凸顯民進黨幹部“只要權力、不要包袱”的心態。
事實上,深綠學者提出的訴求,逼使民進黨幹部和公職,無法不正視,因為支持者和公職想法幾乎一致,但民進黨從政黨員和天王們,礙於自身的政治利益,只能裝嚨作啞,期盼陳水扁兩年的任期趕快過去。問題是,深綠支持已經看不下去,要求扁和民進黨必須有所交代,才有這場逼宮戲碼。
文章說,雖說改革呼應社會期待,是民進黨和扁要解決的燃眉之急,但如何解套?則戲碼不同?劇本不同?但政治就是這麼一回事,藉者改革之名,誰從中獲利?
四大天王當中,扁權力下放後,蘇、呂、游三人是黨政權力核心,任何一個動作,都足以影響其中任一人在二零零八年的權力接班佈局。當然深綠學者及社會民意的壓力,還有全代會黨內基層的不確定性,都像一顆未爆彈,誰也說不準,怎樣才算滿意的答案。
據了解,台灣“總統府”擬定自動停止黨權和退黨兩方案因應,而呼應社會改革聲浪方面,民進黨中央提出“黨政合議”及內閣制,這一點蘇、游兩人有高度共識,預定在全代會以聲明、決議文方式,極力推動通過。
推動“黨政合議”,雖然削弱蘇貞昌的行政權,但總比讓呂秀蓮趕下台要強多了。至少民進黨內部各派系還有合作、對話的空間,因此防堵呂秀蓮獨攬權力,反而成為最高共識,其餘相關人等,還可以玩“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策略。
原因是,萬一社會壓力太大,陳水扁不得不黯然下台,呂秀蓮依照憲政體制接班,勢必要更換蘇貞昌,展現個人施政風格,一新社會耳目。因此防堵強人蘇貞昌、呂秀蓮出現,才是“制扁、防呂、防蘇”黨政合議的主要目的。
如此一來,蘇貞昌放眼二零零八年要出頭,可以說機會渺茫,而游錫堃也是閃到一邊涼快去。另一方面,扁權力下放後,蘇貞昌行政權一把抓,引起黨內高度不滿,由於扁就算恣意妄為,畢竟他還是自己打的天下。
但蘇貞昌的權勢,來自於陳水扁的賜予,他獨攬行政權,讓其他派系眼紅。為了防堵扁再要回權力也防堵“強人”再出現,設定“框框”限制天王權力,這樣對黨、派系都比較有利。
問題是這些設定有效嗎?扁仍握有“閣揆”提名權,也握有“國防、外交”等權力,陳水扁一句兩岸經貿不得大幅開放,已經讓即將召開的經續會蒙上陰影。美麗島事件受刑人紀萬生在民進黨執政六年後,發表沈痛感言“敵人的迫害使我光榮,同志的執政讓我蒙羞”。
民進黨諸君能否從深綠學界和紀萬生談話中,體悟改革契機,而過去的老國民黨和新黨,一個最終失去政權、一個泡沫化都是最鮮明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