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罷扁案是民主程序,不是藍綠對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6 10:40:36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社論說,台灣“憲政”史上首次的“總統”罷免案,已於日前在立法院表決成案,接下來則是為期約兩周的公聽、審查過程,最後則排定於六月廿七日進行表決。值此期間,不但立法院的公聽過程正反雙方要進行證據攻防,在野黨也打算上山下鄉,在全台各地舉辦說明會,以爭取地方認同。在朝野劍拔弩張的對立形勢下,雖然只有短短兩周時間,但潛在的衝突危機確實不可小覷。 
    
  此時此刻,我們要在此提醒朝野雙方,潛在的衝突可能發生在立法院內、“總統府”前,也可能在台灣的任何一個角落。朝野不但應在動員、表決、舉證、議事過程中發揮最大的理性,更要在批評、辯詰、呼籲、聲明等語言使用上格外節制,千萬避免挑起基層民眾情緒性的對立氣氛。

  社論說,之所以要在此提出警語,其實是肇因於最近數起政治人物的逾格語言。我們以下想整理其內容、批判其不當,並希望發出不當言論的政治人物都能在最短時間內向全民致歉。 
   
  依據“憲法”增修文第二條第九項之規定,經立法委員三分之二同意即得提出罷免案,再經全體公民投票之程序罷免始能成立。因此,不論執政黨喜歡或不喜歡,罷免程序是“憲法”所保障的公民權、是體制內的合法流程、是“民主”的一部分。除了通過門檻稍高之外,“罷免”其實只是“選舉”的相對面;民進黨以民主改革為其創黨理念,對此必有所知。準此,陳水扁以“文革公審”等體制外之暴亂語言來形容罷免案,不但是引喻失義,亦有挑起深綠族群敵愾同仇的嫌疑。

  就在野黨而言,馬英九先生在公開發言中強調自己“狠”,復以“槍已上膛”、“死得很難看”等幫派械鬥用語來描述罷免案,不但貶抑了自己的格調形象,也有激化藍軍情緒的負面暗示。而親民黨立委揶揄陳水扁是“縮頭烏龜”,更有人身攻擊之嫌。馬主席已於日前為其發言公開致歉,我們希望陳水扁、親民黨立委也能比照辦理,公開收回其不當發言,並向人民頭家鄭重道歉。 
    
  社論認為,除了陳水扁之外,民進黨具有政治影響力的天王與大老,也都應該將民主之維繫賦予最高的價值,竭力避免激化對立。在過去兩周內,行政院長蘇貞昌、民進黨主席游錫堃、民進黨立院幹部、南部民進黨執政縣市,對罷免案分別都有“抄家滅族”、“國親兩黨沒有良心”、“公審陳水扁”、“本土政權已到台灣亡國地步”、“不惜流血”等呼籲,更不必提“刺馬”的教唆犯罪式言論。這些談話都有將罷免案轉化為“本土、非本土”、“南、北”對抗之意圖,也應予以嚴厲批判。 
    
  具體而言,陳水扁之適任性之所以受到六成多民眾的質疑,顯然是與其家人一妻一婿二秘三師所疑涉之貪腐案有關,而其中又以台開案與SOGO禮券案最具代表性。綠營人士認為,趙建銘涉案不應株連岳父陳水扁,依法而言固然合理;但藍軍認為,台開案發後,“總統府”公共事務室替趙建銘公開澄清,足見趙家與府方難以切割,這樣的見解也難謂牽強。因此,從台開案或SOGO案能不能上連到陳水扁,是理性思辨問題,而非本土/非本土、南/北的鬥爭。朝野雙方只能在“憲政”架構的引導下理性爭辯,卻絕不可以挑撥本土對立。 
    
  就消弭族群對立與維繫內部和諧而言,坦白說,今天掌握權力的執政黨要擔負更大的責任。民進黨對台灣民主最大的貢獻,就是取消了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促成立法院全面改選、完成政黨輪替。但是民進黨創黨廿年來始終還無法超越的,就是族群摩擦與本土區隔。這些族群牌與本土牌平時都備而不用,到了選舉、動員等關鍵時刻,卻都一再被抬出來或明或暗地變成選戰主軸。

  社論表示,要正告民進黨:政黨輪替已經六年,所有的政經人事都已翻了好幾翻,台灣早已不存在“外來政權”,而正如該黨二○○四年族群決議文所言,“所有台灣人民都是一家人”。當台灣人民依自己的“憲法”對自己的“總統”行使自己的罷免權利時,執政黨如果再去挑動本土/非本土、南/北對立,那就不只是民主素養的問題,而是格調問題了。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