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30日電/中央網路報今天“點評”專欄說,中國國民黨把馬英九於“總統”任期內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寫進新的政策綱領,被部份人士指為沒有方向、失去理想,某些深藍和統派團體則因對此不滿而打算在未來的選舉中,自推人選。既然國民黨新領導層是基於整體民意結構和選票的考量,那麼如何在三不之下將選票極大化,避免流失原有選票,便需要充實相關的論述。
國民黨雖通過了不統的政綱,事實上仍存在著要統的黨章。國民黨章程的前言指出,該黨自孫中山先生創立以來,“奉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之宗旨,力行民主憲政之理念,追求國家富強統一之目標,始終如一。”此套黨章自民國十三年制訂以來,歷經93年,共修正了二十次,迄今維持上述理念。而黨章之位階無疑是高於政綱的。
此套黨章的第一條又說,“建設台灣地區為民有民治民享的社會,實現“中華民國為自由、民主、均富、統一的國家”。這是完全符合“憲法”和法律的政黨立場。因為依憲依法,當前兩岸關係處於國家統一前的狀態,隔著台海分成台灣和大陸兩個地區,那麼“中華民國”以反對分裂、實現統一為目標,自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不統的政綱和要統的黨章究將如何聯通?成為國民黨兩岸政策的重大理論問題,既須因應當前民意,又須維護基本理念。馬英九所謂的不統,有其自成邏輯的論述,他把不統定義為任期內不與大陸談判統一問題,亦即並非主張兩岸永遠不統一,所以他卸任後的各項演講中,一再提出未來兩岸若條件成熟,即可和平統一、民主統一。但是不容否認地,馬英九的不統確有被解讀為不統一的情況,顯係宣導不足。
如今國民黨在野,處境大不同於過去的馬英九。馬過去有權決定談判或不談判統一問題,國民黨現在無權做此決定,最多是提出主張而已,所以雖沿襲馬英九的不統之說,但是背景已經變化,至少不應再是所謂任期內不談判統一問題,這就需要構建論述。
黨章的規定既很明確,國民黨就不應聽任所謂不統被視為永遠不統一;統一的條件不成熟和不統一是截然不同的,國民黨勢須就其三不,尋求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建立最廣泛的連接面,才能將選票極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