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7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這樣說。
習總書記的話,表達的是對老百姓過好日子的強烈態度。正是因為如此,可以說,理解了跟“好日子”關係最密切的消費,也就理解了中國經濟乃至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
首先,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之一,也是民心所在。其重要性,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1.9萬字左右的政府工作報告中,16次提及消費。據媒體統計,在總理作工作報告涉及惠及企業和民生內容時,現場響起33次掌聲,民心所向,可見一斑。
總理在2018年工作回顧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作用進一步增強”隨後亮相,可見優化所指;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活力不斷釋放”主題下,“出台促進居民消費政策”排在“穩投資”後的第二位,足見政策重點;在論及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時,“消費增速減慢”上榜,想見關注之深;而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中,更有“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穩定國內有效需求,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作為單獨一個部分,位列今年政府工作清單的十分之一,更見分量之重。
其次,消費潛力巨大。我國是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消費規模大是題中應有之意。但這幾年有些人有錢不敢花不單是感受,也有數據支持——自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底,從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值、外出農民工收入、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等代表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標看,增速均高於2016年上半年。但是同時期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無論名義值還是實際值,增速始終保持趨勢下行。這個悖論讓老百姓鬱悶,讓經濟研究人士奇怪,更是中間收入群體消費潛力巨大的旁證。而大量中間收入群體,一旦解除或部分解除“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憂慮後,其龐大的人口基數所帶來的消費增量,足以支撐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
正在進行中的脫貧攻堅戰,也會帶來有消費能力人口的增量。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7日記者會上介紹的數字,超出不少人的想象: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已經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連續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同時,劉永富特別指出,貧困戶脫貧,要做到2020年時人均年收入達到4000元左右,並且做到不愁吃、不愁穿,基本醫療、義務教育、住房安全有保障。今年的目標是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
而高收入人群,現處於買車置業之後的消費空擋期。只要有功能更強大、設計更個性、更符合個人品味的升級消費品,消費願望與能力兼具的這一群體,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此外,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的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市場主體達1.1億戶,其中有企業3470多萬戶,還有龐大的生產資料消費市場等在那裡。
第三,政府在促進消費方面,力度空前。
從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對待消費,政策集中在兩個方向:保證居民增收是一,引導消費升級是二。
在保證居民增收方面,不僅有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約8000萬納稅人獲得減稅這樣直接的收入增加舉措,基本民生保障兜底力度大大加強,也是間接增加了居民收入。
政府工作報告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特別令人關注。在報告里點名的各種特定資金安排有:就業補助資金、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等。
此外,還有按平均約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正在推動、專項扶貧資金連續4年保持200億元的增量,今年的1261億元資金進一步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傾斜等。
在引導消費升級方面,順應消費需求的新變化,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養老、嬰幼、汽車、旅遊等均被重點提及;此外,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健全農村流通網絡等方面也將提速。
這樣的一整套系統工程,被市場評價為: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務實,解決問題。
“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這是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正如北京和暖的春天,注解了習總書記“好日子”的一個側面。
“從根本上說,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源於億萬人民積極性的發揮。”這是總理的斷語。在得民心、有章法、有執行力的組合拳下,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必將充分發揮出來,構成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底層邏輯。經濟興,金融興,那麼,資本市場的好日子,還有疑問嗎?
來源: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