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是東南亞華人最多的國家,有海水之處就有華人,有華人之處就有客家人。
印尼素有“千島之國”的美譽,人口有1.3億多人,其中華人約600萬人,客家人約占20%,120萬人。客家人分佈的地區很廣,其主要居住地為爪哇的雅加達、三寶瓏、泗水、萬隆,蘇門答臘的占碑、巴領旁、棉蘭,婆羅洲的坤甸、山口洋,蘇拉威西的孟加錫,摩鹿加群島的安汶、邦加,勿裏洞以及帝汶島東部。他們在印尼城鎮普遍以經商為主,其中以雜貨、煙酒、皮鞋、首飾、縫衣、藥材等業為最多;此外在鄉村及種植場裏則以種植樹膠、椰子、煙草為多;而勿裏洞及邦加的客籍華人則多以開採錫礦為主。印尼華僑、華人在當地產生深遠影響,而且在全世界引人矚目,被稱為華僑在海外一大創舉的,是梅州籍客家人羅芳伯在加里曼丹於18世紀中葉創建的“蘭芳公司”,是規模最大、管理最嚴、時間最長的從事採礦業等方面的組織管理機構。
下面再說說幾個有代表性的客家人生活的地區。
西加里曼丹島(舊稱西婆羅洲),其中一個叫“百富院”的小鎮,有一座橋是兩種客家話的分水嶺,橋靠坤甸市的這邊是講坤甸式的梅縣等地的客家話,橋靠山口洋市的這邊至三發縣等都講陸豐人的客家話。坤甸市是西加島的首府,卡江以東是老埠頭,卡江以西是新埠頭,分為兩個地區,而老埠頭幾乎全講潮州話,就連客家人也不例外,相反的,在新埠頭所聽到的客家話,都是坤甸式的。離開坤甸,沿卡江而上,幾百公里長的兩岸有大小十幾個城市,居住在這一帶的華人,大概90%都是客家人,都講坤甸式的客家話。這些客家人,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在這裏土生土長,但還能一直保留著自己祖籍的母語,實在難能可貴。住在城市裏的客家人都從商做生意,經營土產出口,開雜貨店、金鋪、鞋業、小五金兼建築原料等,而住在鄉村的客家人則以務農、割橡膠、管理椰園等為主。
邦加、勿裏洞島也是客家人密集的地區,邦加的客家人講的是陸豐客家話,和山口洋市的陸豐客家話完全相同,雖然其中因地區不同有極小部分的差異,而勿裏洞的客家話也與坤甸的客家話相似。
在棉蘭市也有不少的客家人,可是卻聽不到有人講客家話,原來當地的客家人都跟著福建人講閩南話,這和中國臺灣的客家人也講閩南話非常相似。而在蘇北的亞齊地區卻又不同,這裏的客家人居多,福建講閩南話的人也跟著講客家話。
爪哇島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這裏也有不少客家人,祖籍都在梅縣、大埔、蕉嶺、永定、惠陽和上杭等,從“唐山”來的客家人,至今仍能講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可是,兩代或三代以上土生土長的客家後代,大多數都講當地的“本地話”。從1966年到2000年的三十多年裏,印尼政府關閉了所有的華文學校,還明文規定所有華文書刊都不准進口,所以現在三四十歲的華人都不懂中文,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大多數還受過華文教育,還能看華文、講華語。
2000年初,印尼通過總統第6號決定書,撤銷了對印尼華人的宗教、信仰、風俗及習慣的禁令,因此,近二三年來,印尼的中華文化正在逐步復蘇。在印尼的客屬社團紛紛恢復活動,並且新成立了雅加達客屬公會、客屬聯誼總會等眾多客屬社團,還多次邀請龍岩、梅州等地的山歌劇團、漢劇團等文化團體前往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