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Ⅱ號”滿載潮州古瓷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1 17:10:06  


“南海Ⅱ號”船上及四周約有瓷器上萬件,專家正在對打撈上岸的瓷器進行勘查。
  一艘滿載瓷器的明代沉船上月底在南澳島“三點金”海域被發現。根據省文物鑒定站專家的鑒定,目前船上出水的近200件瓷器年代介於宋到明之間,主要是粵東包括潮州一帶民窯的產品。

   據悉,這是廣東繼在陽江發現“南海I號”的又一次水下考古重大發現,有關方面已將其命名為“南海Ⅱ號”。 水下考古專家稱,船上密密麻麻擺放著整摞整摞的瓷器。省文化廳副廳長景李虎日前也明確表示,“南海Ⅱ號”“船體保存較完整,主要是明代瓷器。更為可貴的是,目前出水的百餘件瓷器可能是粵東或福建漳州一帶窯口出產的!”

   經專家初步推斷,船上有文物上萬件,主要是古瓷器,包括宋代醬色釉茶盞、明萬曆青花仕女大盤、青花“義”字大盤等。目前出水的近200件瓷器中,最早有北宋的,最晚是明末的,包括盤、碗、罐、碟、瓶、蓋盅等,風格古樸,不少是喇叭口的青花大碗。其中10件盤心繪有牡丹、蓮花、麒麟、仕女和漢字等圖飾的青花瓷盤是國家三級文物,屬珍貴文物,據推斷應為明朝萬曆至嘉靖年間所產。

   這一發現再次轟動了廣東文物考古界,並在中國瓷都潮州引起強烈反響。潮州是我國古陶瓷發祥地之一。早在唐代武則天時期,潮州瓷器就已遠銷羅馬和埃及;宋代的潮州筆架山窯場盛極一時,韓江兩岸“沿江十裏,煙火相望”,潮州因此有“瓷都”之稱;明代,潮州瓷器又迎來一個生產和出口的鼎盛時期。“這次沉船的發現,是對潮州歷史悠久、光輝燦爛陶瓷文化的一個有力佐證。”一位姓陳的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市收藏家協會會長盧甯銳指出,“南海Ⅱ號”上發現的大量不同年代、本地窯口的民窯瓷器,不僅為我們研究古代潮汕地區海外貿易狀況提供非常珍貴的文物資料,也將推動潮州陶瓷文化研究上新水平,為潮州歷史文化增添亮麗的一筆。他認為,潮州陶瓷生產起於何時雖無確切記載,但從館藏實物及協會會員收藏到的藏品看,在唐代時期潮州陶瓷生產已很成熟,到了宋代,潮州窯生產的產品不僅產量大、產品精,出口更是居全國首位。當時潮州陶瓷主要出口到東南亞一帶,在當今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幾大博物館裏都能看到唐宋時期潮州窯的精美產品。

   他說:“宋代是潮州陶瓷生產最輝煌的時期,當時潮州窯瓷器集中了全國各大窯口的優點,無論是造型、刻印花工藝以及色釉、燒成溫度各方面都是一流的。但由於歷來對本地陶瓷文化研究不夠,宣傳力度不大,導致社會上往往會將潮州窯產品誤認作其它窯口產品。”連日來,盧寧銳和其他潮州陶瓷收藏愛好者都十分關注有關“南海Ⅱ號”的報道。他相信,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考古工作深入開展,將會有更多的潮州古瓷器浮出水面,這必將促使人們對潮州陶瓷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據瞭解,目前,省文化廳已經在省內召集12位水下考古人員負責“南海Ⅱ號”的水下考古工作,沉船打撈作業也即將展開。(來源:潮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