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湖圖書館借助“深圳讀書月”平台,組織50多名市民進行“圖書館之旅”活動。 |
中評社廣州訊/今年,深圳讀書月迎來了第十個年頭。回首這十年,2000多項豐富多彩的讀書文化活動依然令人久久回味;一位位“大家”智慧的聲音仿佛還在耳邊回響;每一屆的藏書與閱讀推薦圖書還源源不斷向市民輸送著心靈的營養……
深圳特區報報道,這座城市以讀書為榮,這里的市民以讀書為樂。十年的精心培育,讀書月融入了每位深圳人的精神生活;十年的苦心磨礪,閱讀牢固地嵌入深圳這座城市的文化根系和精神血脈。
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引導和推動的全民閱讀,在深圳逐漸從一種需求演變為一種文化風尚,它從文化的層面提升著一座城市的整體素質,成為深圳“新的傳統和活的文化”。
讀書月成為深圳響當當的文化品牌與城市名片。不僅如此,讀書月現象輻射到全國各地,有力促進了全國性讀書熱潮的形成,創造出讀書文化節慶的“深圳模式”。
“讀書月的持續舉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城市不折不撓的文化攀升。”正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冕所說的那樣,深圳,正在成為因閱讀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上篇:城市以讀書為榮
因為精心培育而書香四溢
走進深圳的社區、企業、校園、家庭,甚至大街小巷,處處都彌漫書香。
在南山區後海小學,每個班有“快樂書架”,樓道里有“快樂書廊”,連走廊上也放滿近百個書架,這里借助讀書月開展“閱讀節”,使讀書、愛書、共享的理念深入每個學生內心;在錦緞之濱住宅小區,物管中心的倡議,使眾多業主把精心收藏的書籍存放在會所,大家共同讀書,互相交流;在深圳邊防檢查站梅林分站,讀書月每年“送書進警營”活動讓這里的圖書不斷更新,戰士趙鵬說:“這些書籍讓我們學到很多,而且大開眼界。”
在第八屆讀書月的讀書論壇上,武漢大學教授趙林由衷地說:“這些年我曾多次來過深圳。從前的深圳,激情而莽撞,步履匆匆;如今的深圳,我嗅到了更濃鬱的書香,比以前恬靜了,安適了,工作與生活找到了一種平衡,深圳人開始關懷自己的內心。”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月創立以來的十年,正是深圳從“物質的深圳”向“精神的深圳”轉型最重要的十年。
十年間,閱讀改變著深圳,人文氣質充盈著鵬城。無處不在的讀書活動,已經成為深圳的一個重要文化標識和精神符號。
而讀書月的源起與發展壯大,正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努力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的責任感與廣大市民積聚已久的文化需求激情碰撞的產物。
商潮不掩讀書聲。上世紀80年代全國圖書館業走入低谷,而深圳圖書館人滿為患、座無虛席;1996年第七屆全國書市在深圳舉行的火爆場面:10天銷售圖書2177萬元,創造書市之最;深圳人均購書量連續16年位居全國第一,深圳圖書館銷售總額位居全國大城市第四位……
作為一個發達的現代工商業城市與年輕的移民城市,廣大市民對知識的巨大需求令人驚嘆。憑著敏銳的洞察力與強烈的文化責任感,深圳宣傳文化主管機構及時推出深圳讀書月的設計與決策,這個活動的主旨與深圳城市發展中的指導方向十分契合立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導與推動。
進入新世紀,隨著深圳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轉型,深圳已由拼經濟、拼管理到拼文化的新階段,以文化論輸贏、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敗成為決定未來發展的關鍵。深圳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早在1999年就開始提出“文化立市”,將文化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性和主導性力量來加以培植和發展。同時,深圳還在全國率先提出“實現公民文化權利是文化發展根本目的”的理念。
市委、市政府認識到,讀書活動是最具廣泛性,不分時間、地點、條件的學習行為,為市民創造良好的讀書條件,讓城市形成一種求知問道的氛圍與風氣,既是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讀書求知需求與這座城市大量年輕人與外來務工人員自我補充、自我豐富和自我發展的願望的一大方式,更是“實現公民文化權利”、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綜合競爭力,建設自主創新型城市的最好載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