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農民工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暴露了當前農民工工傷維權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圖為7月27日,張海超在新密市劉寨鎮的家中休息。 |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美國《僑報》12月22日載文《我們應該關注中國工人的什麼?》,文章說,工作環境、安全健康、勞動技能的提升等都是橫亘在工人們面前的現實難題。摘要如下:
《時代》雜誌近日宣布,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當選為該雜誌2009年年度人物,中國工人因勤勞堅韌,是中國經濟增長“保八”成功的功臣,位居亞軍,成為唯一的上榜群體。這一評選結果喚醒了中國人對“工人”的記憶。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需要由一支龐大的、高素質的工人隊伍來支撐,但近些年中國工人地位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作為憲法裡的領導階級、現實生活中的草根一族,曾經輝煌的“工人”形象也隨著第三套人民幣(5元鈔票)退出流通而逐漸黯淡,遠不及公務員、教師、律師、會計師等熱門職業風光。或許這也正是中國經濟結構多元化發展和社會生活變遷的寫照——當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時,當生活開始崇尚奢華時,當財富急劇向少數人手中集中時,工人(尤其是農民工)被邊緣化也就成為必然了。
最可怕的是,工人群體似乎正加速淪落成一個弱勢群體。無論是河南工人“開胸驗肺”、廣東工人“討賠償金不成怒殺老板”,還是吉林通鋼工人“被煽動打死總經理”,亦或是河北工人“徒步赴北京上訪”,都反映了工人群體在勞動環境、權益保護等方面所遭遇到的困境。而農民工為城市做出巨大貢獻卻無法享受城市的福利,還要忍受巨大的歧視,在工人與農民兩種身份之間仿徨。這些背後的辛酸都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