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在廣西上思縣叫安鄉文明村,村民梁勝欣在一口快要幹涸的水井裡取水。 |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6日載文《天災警示還賬時》,文章說,這場殃及6000多萬群眾受災,2000多萬人飲水困難,億畝耕地收成受損的罕見大旱,曝露出中國西南地區生態保護與水利工程長期失修的問題。摘要如下:
重旱背後是否存在人為因素,國內目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環保人士與學者指出,多年來濫砍濫伐導致的生態欠賬,以及西南地區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的水利欠賬,是災情嚴重的原因。在另一方面,包括中國科學院、環境科學研究院以及雲南省水利官員,則是以氣候變化來回應外界的相關質疑,他們強調重旱是正常的周期性自然災害,是大自然自身調整的結果而非“人禍”所致。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前天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這場大旱是有氣象資料以來,西南地區遭遇的最嚴重乾旱,原因是降水少、氣溫高,兩重原因共同發生了作用。
然而,支持“氣候變化”或“周期性自然災害”說的一方,也並沒有直接地回應外界幾個主要方面的尖銳疑問:包括西南地區各大江河支流上星羅棋布的水壩與水電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雲南大規模種植橡膠樹以及外來物種桉樹對水土環境的衝擊,是否構成當地氣溫逐年上升的因素?當然,上述的人為因素對這場夏秋冬連旱的直接或間接“貢獻率”是有多大,質疑者中也無人能說得清楚,承認對此仍缺少系統研究。但大家不厭其煩地反覆重申,正因為環保實在是個過於重要的課題,而這幾年來中國忽視環保而給民眾健康、生命造成損害,這方面已有足夠多的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