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3月2日淩晨,蘇丹首都喀土穆,中國空軍一架運輸機從利比亞接運的中國人員抵達喀土穆國際機場。 |
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美國《僑報》3月5日載文《撤離利比亞 最好的國家形象宣傳片》,摘要如下:
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天裡,當3.5萬餘名有意願回國的中國公民全部撤離利比亞之際,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全國兩會也正拉開序幕,這讓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這個正在走向世界大國的國度。
短短8天,撤出3.5萬餘人,在如此複雜、動蕩的局勢下,如此迅速、有條不紊的完成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撤僑行動,“中國速度”令人驚嘆;四架伊爾-76型運輸機,一艘“徐州號”導彈護衛艦,外國郵輪、本國客機、貨船、客車……海陸空三路並進,從9000多公里外,接回同胞,“中國力量”令人折服;同時,在此過程中取得了多個國家的幫助,在極短時間內搭建起一整套撤離系統,體現出良好的外交斡旋能力,更體現出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
這次行動標誌著一個深遠轉變:在過去幾十年中,美英等西方強國的軍艦和軍機經常從危險地區將本國公民撤出,如今,中國也加入此行列,甚至於在這次多國暗自“別苗頭”的撤離“大競賽”中,中國成為了“標杆”,受到了國際輿論的普遍贊譽。昔日海上霸主英國因“反應遲緩”遭到國內一片質疑;菲律賓總統一句“沒有能力(營救)”激起義憤,不得不派外長親赴利比亞“滅火”;韓國剛撤回國的工人對中國人享受的“待遇”無比艶羨;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網站也刊發中東問題專家阿伯拉姆斯的文章,認為中國堅決保護本國僑民、並派出軍艦為撤離船只護航的行為,比美國的“含蓄及謹慎”更像一個“超級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