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市場陷於癱瘓,政府和企業比以往更加期望中國能帶來曙光。 |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德國之聲6月22日報道《歐洲與中國的繁榮之戰》,摘要如下:
由於種種不確定性,歐洲市場陷於癱瘓,政府和企業比以往更加期望中國能帶來曙光。然而,中國自身也在經歷變革,我們能從中國期待什麼,中國奇跡又能持續多久。
對中國與歐洲夥伴關係充滿熱情的人,通常會舉出兩個理由,證明這一夥伴關係的未來是光明的。一是,貿易會為合作鋪平道路。二是,中歐之間並不像中美之間那樣,充滿著權力的競爭。然而,這兩種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很快,中國與歐洲就將進入一場最激烈的競爭中:對繁榮的競爭。
當然,我們都熟悉經濟學理論中的說法,即一個市場的成功也會為其它市場創造機會,競爭成就進步。但這僅僅是理論。現實卻完全兩樣。歐洲政府為保護國民不受經濟波動的損失,不惜欠下巨額國債。北京則努力加速人民的勤勞所換來的經濟發展,並把全球的財富引導向中國廣闊的市場。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遲早會引發衝撞。一旦歐洲的債務大山崩塌,其原有的實力、技術領先地位、創新和企業家精神,都將拱手讓給來自東方的更有雄心的玩家。認識到這一點,對歐洲來說將是痛苦的時刻。
沒錯,許多歐洲人還在否認這一現實。人們躲藏在自己舒適的小小帝國里,看看烹飪類的書籍,或者躲進福利國家的安樂窩里。失業者和低收入者的聲音難以被聽到。歐洲政治家延續幾十年來的作法,即讓公眾為許多被淘汰的工業買單,或者嘗試尋找替罪羊,來轉移視線:移民、資本家、歐盟官員。但他們很少把真相告訴選民,即螞蟻與螞蚱的故事:你要量入為出;經濟繁榮倚賴於辛苦的工作。
後果是,歐盟的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加在一起很快就可能達到歐盟GDP的兩倍。除此之外,歐盟的經常項目赤字也不斷增長,去年達到800億美元,這就意味著歐盟對海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高於所賺取的外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