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美國《時代》周刊7月2日載文《中國正逐步使人民幣成為美元競爭對手》,摘要如下:
深圳是中國經濟騰飛的起始地,從1980年開始,鄧小平創建了深圳經濟特區,這是中國首個引入西方自由經濟制度的地區。由於深圳曾經緊鎖的地區經濟終於與外界連通成為了一體,用時不久,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立刻開始吸引大量外資湧入深圳。從那時起,世界經濟因中國掀開了新的篇章,一個曾經以農業為主的亞洲大國瞬間變成了“世界製造車間”;在經濟上,現在的中國已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而這僅僅用了30年時間。
最近,北京方面再一次將深圳特區選作中國自由貨幣運作的起始地。上周五,中國決策者表示,深圳部分地區在未來會用作“國際貨幣”兌換的試驗區,該地區名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產業合作區”。儘管現在關於該合作區的具體計劃和情況還很少,但其中的主要服務將包括:幫助香港和大陸企業之間通過人民幣進行借貸。中國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北京將逐步自由化人民幣,從而使中國貨幣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流通。中國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說道:“國家政策是逐步開放資本賬戶,這將幫助實現人民幣和其它國際貨幣的完全兌換。前海,作為國家金融現代服務業的第一個試驗區,應是人民幣自由化運作的先驅”。
如果前海合作區可以運轉順利,中國將實現多年來其經濟騰飛的又一重要環節,即從“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轉型至“以製造業和金融業為主的綜合經濟體”。由於多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廣泛認可。在近三年中,中國和其貿易夥伴之間所用的流通貨幣基本都是人民幣;早在2008年,國際貿易以人民幣結算所占份額還幾乎為零,而到了2011年,國際貿易市場中,以人民幣結算份額已經上漲到了8%。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之所以被使用量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北京方面一直在通過“貨幣交換”來支持人民幣可以在國際市場中的流通。在今年六月,中國僅通過貨幣交換與巴西的貿易額就達到了300億美元。
現在一些中國公司已獲准通過香港的銀行來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貿易結算。換言之,香港的銀行已經成為了人民幣兌換的主要地區。另外,香港境內有很多債券也是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比如“點心債券(dim sum bonds)”就是其中之一。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人民幣的流通發展已經是勢不可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