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許多城市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日遊行”。 |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日本新華僑報》8月28日載文《日本守控釣魚島的目的是謀奪中國東海》,摘要如下:
在資深研究人士看來,日本不斷在釣魚島製造事端,並以中國為假想敵制定演習和作戰計劃,嚴重損害了兩國之間的正常關係,但“無利不起早”,歸根結底日本拿捏釣魚島問題的本質實際是與中日東海大陸架劃分和資源問題分不開。
在北京看來,東海大陸架為連接中國陸地板塊的淺水海域,是中國陸上領土的海上自然延伸部分,水深多在200米以內,由於坡度平緩、深度不大,又有理想的成油和儲油條件,是中國近海極具潛力的油氣開發遠景區,它有機會成為國際級油氣生產海區。據現有數據,東海油氣田在中國近海海洋地質構造上屬於“東海盆地”,盆地總面積2.6萬平方千米,是東海大陸架上最大的“沉積盆地”,盆地內除己局部生產油氣的“西湖凹陷”外,還有“彭佳(嶼)坳陷”、“台北凹陷”和“釣北(釣魚島北)凹陷”,都是潛在高價值油氣富集區。據保守估計,東海石油儲藏量可能超過70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約為2.5萬億立方米。由於中日分別為世界前幾位的石油進口國,在當今能源價格高企的時代,那些躺在淺海且不難開採的數十億噸“黑金”自然是無法割舍的誘惑,而釣魚島又恰恰是中日兩國東海劃界的關鍵。
在東海劃界上,日本首先提出單方面的“中間線”,認為在釣魚島與沖繩之間有沖繩海槽居中間隔,日本“有權”利用自己實際控制的釣魚島為“領土基點”,與中國大陸(未提台灣島)共分東海大陸架。該方案的實質是以釣魚島與中國華南海岸線之間的等距離線為“中間線”,吃進約4.6萬平方千米的東海水域,這意味著大部分東海油氣資源將歸日本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