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加工企業“用工荒”越來越嚴重。 |
中評社香港5月3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1日載文《中國:人口超過10億但仍缺乏工人》,摘要如下:
34歲的崔海鳳(音)在中國製造行業幹了15年,曾縫制過生產足球的皮革。上個月,這名礦工的女兒脫下工廠制服,換上襯衫和裙子,開始在廣州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接受客服代表職位培訓。在貧窮省份河南長大的崔說,保險業更有前景且工作時間靈活,“我想多掙些錢,讓兩個孩子有更好、穩定的生活環境。”
崔的經歷反映出一場正席捲中國的變革。摩根大通預測,今年,與服務業(如零售和休閑)相關的工作崗位在中國GDP中的占比將首次超過工業。官方數據表明,過去5年內服務業創造了3700萬個崗位,相比之下,包括製造業、建築業等在內的工業創造2900萬個。這兩個行業對像崔這樣的務工者的爭奪日益激烈,令中國近年來供不應求的勞動力市場緊張到極點,也使正以每年兩位數增長的工資水平承受上漲壓力。重壓之下,儘管對孟加拉國等地心存疑慮,一些服裝製造商還是把生產任務轉移到海外。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工人缺口創下新高。同時,農民工月薪同比上漲12.1%。“用工荒並沒趨緩”,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劉健恒表示,製造商們開始意識到這並非周期性現象,不是挨過一段時間就能行的。
服務業崗位的更強勁增長表明,北京承諾已久的經濟轉型正在進行中。依賴發廊和保險公司而非鋼鐵廠等來創造就業崗位,有助於推動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長。
但這令黛麗絲國際公司的日子不好過。這家內衣製造商十年前在江西設廠時,數百人排隊求職,如今想找到足夠的工人卻很費勁。多年來,該公司同那些為了低成本優勢而前往內地的工廠爭奪工人。現如今,搶走工人的是附近雨後春笋般冒出的小店和卡拉OK廳。
巴克萊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表示,維持中國工廠運轉的數百萬農民工現在對生活的期待值越來越高,工作選擇也更多了。在一些人眼中,服務業總是更具吸引力,即使工作時間更長或工資較低。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林宣武說:“在酒店上班,你會穿漂亮的制服。如果告訴父母自己在前台工作,也更好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