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7月9日載文《中國的“李克強經濟學”:眼見為實》,摘要如下:
“安倍經濟學”要靠邊站了。時下流行一種新的以人名命名的經濟學說:“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這可不是研究Facebook裡的“贊“功能的經濟學,而是巴克萊資本公司給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推行的政策取的綽號。
與“安倍經濟學”一樣,“李克強經濟學”也基於三大支柱:第一,通過逐步縮減國家主導的投資行為結束財政刺激;第二,去杠杆化以大幅削減債務;第三,推行結構改革,其中包括對公用事業放寬價格管控以及推動利率自由化。
巴克萊公司說,推行這些政策將讓中國未來十年走上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8%的道路。李克強也說,該國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 7.5%左右。以下一些觀點道出了這兩種預期都很瘋狂的原因:由於中國政府很少發債,“財政刺激”實際上就意味著放貸。此外在中國,放貸是實現主體經濟增長的為數不多的動力源之一——中國經濟當前依賴源源不斷的放貸實現增長。或者說,至少要讓經濟看上去是在增長。
由於經濟增長持續放緩,這就需要越來越多的資金去推動增長。停止推行刺激措施——也就是放貸——會導致國內生產總值在表面上的增長無法持續下去,特別是中國政府所承諾的7.5%的增長率,甚至連巴克萊公司所預測的6%的最低限都達不到。
中國需要去杠杆化——即大幅降低借貸與產出比,這樣才能重新進行富有成效的投資。從廣義上講,“李克強經濟學”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問題。但要償付債務,企業當前必須實現盈利。如果無法實現盈利,它們就得違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