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總理李克強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表示,“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決不允許開歷史倒車”。 |
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日本新華僑傲》3月6日載文《中國擂響“甲午新戰”鞭撻日本右翼》,摘要如下:
如果說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星期以立法形式設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輿論還存有一些疑惑,那麼中國總理李克強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地傳達了中方的意圖“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決不允許開歷史倒車”。
有意思的是,李克強並沒有直接點名日本,而是在談及推進周邊外交、鞏固睦鄰友好時“順帶了這麼一句”,但這種“暗批”卻引來“兩會”代表和委員“最有內涵的掌聲”。這種心領神會般的“同仇敵愾”氛圍,更是發出了甲午之年中國敲打日本右翼的“新抗日”的重要信號。
當前中日兩國關係處在嚴峻時刻,中國打出“歷史牌”,設立這兩個紀念日公祭日兼具國內國際雙重意義。既是牢記歷史,不忘國恥,表達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也是對安倍政權及日本右翼勢力形成一種精神鞭笞,同時爭取更多國際支持,促使國際社會重新審視日本對二戰歷史的態度。
中國借此紀念日公祭日站在歷史與道義的高地繼續擴展聲討日本的輿論攻勢,一方面加強批判安倍政權,促使其在國內國際孤立,一方面警告戰後國際秩序不容挑戰,壓制日本“軍國主義”抬頭,可謂一箭雙雕。
雖然日本媒體質疑中國如今設立紀念日公祭日施壓日本,含有“攘外安內”的節奏,是引導和化解中國民眾民族情緒,樹立強勢政府形象的考量。但中國似乎更看重設立紀念日的愛國主義功效,欲借此國家儀式,使愛國教育的制度化和常規化。不過,其效果或可能“延續仇恨”,更多的年輕一代記住日本侵華,記住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復仇。
儘管人們不願看到這種情形發生,但事實上,日本政府對歷史問題的倒行逆施,中日關係已經出現了“仇視性”轉折。中國到了已經下定對日戰略決心的時候,改變“被動防禦”。正如有評論稱中國轉向“敵視日本整體的政策”,同時擺出與日本打“持久戰”的姿態。中日對抗將長期化,短期內不會有轉圜跡象,除非日本政權更替並改變對華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