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2日電/隨著習近平主席繼續深化開展反腐行動和推進改革,部分觀察人士、學者甚至公眾都在擔心打那麼多“虎”或將有損公眾對中共領導權的信心等問題。但更直接和更有意義的問題是:習近平的力量來自哪裡?筆者無意在此全面分析,而是列出一些初步思考,以幫助我們理解習在執行治國理念時的信心、力量及政治責任的根源。
日本《外交學者》1月6日載文《習近平主席的力量來自哪裡?》,文章說,首先,習將治國之道建立在擁抱個人夢想基礎之上。自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以來,習一直反覆強調“夢想”,並將治國理念與認可中國百姓的理想、追求和夢想相結合。這使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習本人具有強烈的革命理想主義情懷。我認為,正是這種革命理想主義特質使真正的政治家有別於普通政客。
從一位基層官員做起,習經過40多年工作才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這40多年的職業生涯不僅使他掌握必要知識、工作技能並熟諳政治,還使他切實了解到中國民眾的真正生活和艱辛。這種切身體會也反過來鞏固他本人的治國構想,那就是將“個人夢想”融入整體“中國夢”。
其次,習正在重新調整中國的“集體領導”機制。該機制旨在避免權力過於集中。正如美國詹姆斯•麥迪遜大學副教授楊益所言,雖然這已為黨內政治進程機制化鋪就道路,但需要達成共識亦會延滯黨應對危機的反應。
這種模式也造成一些複雜問題。例如,西方分析通常將中國的集體領導和派別政治混為一談。中西方學者對此看法不同。但習已表明反對並打擊黨內不同“幫派”——小山頭、小圈子和小團夥——的政治意志。在打擊“幫派主義”期間,習必須在“集體領導”機制內掌握相對更為強勢的地位,以保持順暢果斷地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