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24日,21個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依次簽約。當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標志著這一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的籌建工作將進入新階段。(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幾個歐洲核心國家的加入,讓中國倡導的亞投行在歐洲主流及華人圈火了起來。
法國《歐洲時報》3月20日載文《歐洲“入夥”亞投行,經濟意義大於政治意義》,文章說,在亞洲開發銀行長期為日本所把持、世界銀行長期被美國所壟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長期為歐洲所主導的今天,亞投行的創建被廣泛解讀為爭奪世界金融秩序的主導權。實際上,除了大國之間的博弈,亞投行的創建以及多個國家的加入,也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並將帶來長遠的經濟影響。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但亞洲地區的活力要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寄望亞洲經濟保持較快發展以帶動其他區域經濟發展,被認為是化解當前世界經濟難題的一把金鑰匙,“向東看”成為很多國家的戰略選擇,深受經濟低迷困擾的歐洲國家自然不願成為旁觀者。因此,與其渲染英、法、德、意加入亞投行是對傳統盟友美國的背叛,不如強調這是基於現實利益的理性選擇,以及對亞洲未來前景的戰略判斷。
事實上,近年來,歐亞經貿關係日益緊密,尤其歐洲對亞洲投資加大。以當前扛鼎歐洲經濟的德國為例,其對亞洲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已遠超美國,對華投資更是處於快速上升通道。中國商務部剛剛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德、法等國對華投資實現了較大幅度上漲,德國同比增長了59%,法國同比增長高達366.7%。
亞投行的全稱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顧名思義,重點支持的是亞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眾所周知,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具有明顯的拉動效應,從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來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也預示著巨大的投資潛力,特別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得到多個亞洲國家的響應,更旺盛了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在這個背景下,歐洲多個國家選擇在亞洲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不僅能夠推動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進而助推世界經濟復甦,也可以為歐洲產品和服務找到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