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伊斯蘭堡會見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 |
中評社香港4月25日電/從巴基斯坦到印尼,從伊斯蘭堡簽下的合作大單到雅加達唱響的“新萬隆精神”,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歷時5天的魅力攻勢引起海內外輿論濃厚的聚焦與解讀,在取得一系列可量化的實際成果之外,更傳遞了中國在全球化時代“孤舉者難起,衆行者易趨”的大國心聲,拉近了與亞非夥伴們的心理距離。
法國《歐洲時報》4月24日載文《習近平出訪,攻勢之旅+交心之旅》,文章說,習近平此次外訪的一大成果就是謀勢布局,為“一帶一路”戰略打下鍥子,撬動起整個戰略在海外的推進。從概念提出到議題發酵、蓄勢、破題,嚴格來說“一帶一路”戰略仍處於言語層面。此次習近平訪巴,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投融資平台的絲路基金簽下百億元人民幣大單,相當於敲下了“一帶一路”項目首單,開始了實質性運作。
被比喻成為“一帶一路”樣板間的中巴經濟走廊計劃,從中國喀什延伸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連接起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總投資約460億美元,涉及的一系列能源及基礎建設項目正借著習近平訪巴的這陣“東風”高速啓動。
可以說,巴基斯坦現在正站在“一帶一路”的風口,幸運地成為第一個搭上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快車的夥伴,其國內基礎設施的改善、電力匱乏的緩解、能源通道的開辟乃至地緣戰略地位的升級,都是可預期的實打實的紅利,并且有相當大的比重是直接惠及當地民衆的民生紅利。這為“一帶一路”沿綫60多個亞歐非國家、44億人口提供了可參照的合作圖景。
事實上,習近平外訪第二站印尼也與“一帶一路”頗有淵源。2013年10月,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此次印尼領導人呼籲加強海洋合作、港灣開發,足見其願景與“一帶一路”的契合之處。有利益交集就有合作機會,印尼料將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