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考慮是否確認人民幣(RMB)在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後,作為官方儲備貨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區官員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許可把人民幣納入貨幣籃子是不錯的,但最終人民幣是否成成為儲蓄貨幣,是由市場的力量所決定的”。
日本《外交官》雜志近日載文《人民幣國際化讓美國再平衡更為困難》,文章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人民幣被納入貨幣籃子這不是個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納入的問題。無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現在還是未來決定把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都取決於兩個關鍵的因素。首先,中國必須是個出口大國。在這一點上,中國確實如此。其次,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和金融市場中必須是“可自由使用”的。在這一點上,中國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例如,中國已經大大增加了人民幣在其貿易中的支付額,并開始開放對境外投資。但是,美國對中國緩慢和有限的改革仍然有一些擔憂。而美國的意見對於人民幣能否被納入貨幣籃子是至關重要的,美國在貨幣基金組織中控制著足够多的票數,擁有一票否決權。
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是什麼?
由於中國的經濟規模和巨大的出口量,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例如,中國貿易中的百分之二十五是以人民幣結算的,而在五年前,僅為貿易額中的百分之零點零二。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相比起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這是個非常小的數額。即使不是數十年,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中國才能達到一個如此巨大的結算額。
人民幣國際化將會要求中國擁有一個監管更加透明,更自由的貨幣政策嗎?中國在政治和法律制度上需要做出何種改革?
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顯然,中國願意放寬市場以成為現今全球經濟領導者的一員。但中國已經暗示,自由化主要是西方國家的方式,而中國的“國有資本主義”才是更好的。我個人認為,隨著中國的放寬,自由市場比指令性經濟更為優越,貨幣政策自由化的改革是難以扭轉的。這包括由市場決定匯率,利率正常化,加強金融監管,和資本賬戶的自由化。
人民幣國際化對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再平衡戰略存在哪些潛在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