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付中國連橫的“雙層縱隊”(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8月12日電/就好像說出它的名字就會帶來可怕後果似的。拒絕跟一個全力以赴的對手競爭會阻礙戰略的制訂。幸好,華盛頓現在似乎開始認真對待中國挑戰。伏地魔的名字不那麼恐怖了。盡管如此,政府官員必須克服知識上的滯後才能趕上瞬息萬變的戰略環境。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8月7日載文《我們今天如何對付中國》,文章說,起步晚還不是唯一的問題。這種戰略上的隨波逐流在一定程度上起因於美中競爭的性質。有專家提出了一項西奧多•羅斯福式戰略:言語溫和、手持大棒。但這一戰略縱然有諸多優點,也基本上是被動的、反應性的。這位專家建議,美軍應把更多兵力轉向太平洋,然後對中國的行為作出反應,直至北京停止挑戰美國自1945年以來主導的海上商貿體系。當然,與此同時,華盛頓估計會繼續設法控制中東局勢,努力讓北約防範俄羅斯。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過多的承諾使美國兵力分散,導致可用於熱點地區(包括東亞和東南亞)的軍事資源和政策能量減少。
從一定意義上講,如今的美軍回到了1942年春季:做它能做的事情,同時思考如何給其戰略增添一個有決定意義的連續性組成部分。
我來給對華制勝戰略增加一些具有連續思想的內容。
第一,確定各戰區的輕重次序,把節省下來的空中和海上力量派往遠東。美國用資源為承諾提供後盾,可使中國相信其戰略是達不到預期目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