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在全世界開設了上千個孔子課堂。圖為2016年3月3日新西蘭羅托魯阿市舉行的孔子課堂開班儀式。 |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現在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會聽到一句熟悉的有關高等教育目標的口頭禪:發現自我。用大學四年的時光去發現你是誰!學跳弗拉明戈舞或是學習制陶術,為校辦報刊寫稿或是深入探究19世紀的英文詩歌。總之,他們被告之:發現自我是通往成熟之路。
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1日載文《大學的中國智慧》,文章說,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學生感到如此焦慮?在校園裡,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聽到相同的抱怨:“我修習了許多業餘課程,上了許多不同種類的課,為什麼我還是不知道我是誰以及我想做什麼?”
答案是:讀讀孔子、孟子、莊子以及其他生活在2000多年以前的中國思想家的書。要認識到一點:即當代西方對發現自我以及自我接納的強調使我們誤入歧途。根據中國哲學家的思想,世界處於永恒變化之中,在內部尋找自我是危險的。
學生希望對他們的將來有個規劃,這沒錯。他們相信一個明晰的規劃有助於在將來獲得一個令人滿意且有利可圖的職業。在這方面,中國哲學又可以為他們提供啓發。
假設有一個學生,他決定將來要成為一名外交官。他總是樂意調解同學之間的衝突。他在高中時就參加模擬聯合國的活動,報紙的國際新聞是他的最愛,他能講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他知道學習國際關系專業以及留學西班牙能使他具備成為外交官所需的經歷。所以他決定去西班牙,可當他到達西班牙後,由於感染上嚴重的呼吸道病毒,不得不在醫院躺了一個月。在住院的這段經歷中,他心裡已種下一個種子:他對醫生和醫院所做的一切感到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