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聚焦減債避險 中國謀求可持續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2 09:06:37


中國債務尤其是企業債務風險是近期外界討論的焦點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對全球增長貢獻巨大的中國經濟是世界輿論核心,本周一篇首發於《人民日報》的題為《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的報道引起觀察家們高度興趣。這一據信發自中國執政高層的聲音鮮明務實,在對“中國經濟運行L型走勢”下判斷的基調上,反複強調防範風險、降杠杆,各界預計中國將會對信貸的高速增長態勢“踩下刹車”。當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正聚焦“減債避險”。

  法國《歐洲時報》5月11日載文《中國可持續發展聚焦減債避險》,文章說,中國債務尤其是企業債務風險是近期外界討論的焦點。4月底IMF的一則全球警示即基於中國債務水平以及其與全球金融市場緊密聯系的考慮。近日,國際金融協會報告指出全球企業債規模已經達到局部超過雷曼兄弟破產前狀況的極端水平,并特別指出新興經濟體過去十年的企業債務規模增長了5倍。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4。61萬億,同比多增9301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這招致索羅斯連續發表看空中國言論,他判斷一季度天量信貸投放將在中國制造更多僵屍企業,并成為經濟硬著陸的主要原因。

  國際清算銀行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估算,中國債務與GDP的比例為249%,與歐元區的270%和美國的248%大致相當--而整個新興市場只有175%。中國的債務構成主要源自企業債務,比重遠大於家庭和政府債務,這與發達經濟體和其他新興經濟體顯著不同。西方經濟學家們表示,鑒於有利可圖的項目總是有限,任何經濟體都很難在短期內有效配置這麼多資本。隨著回報持續下降,更多貸款存在壞賬風險。國際清算銀行警告稱,借貸成本從本質上看是全球性的,美聯儲加息很容易掀起一場新風暴。

  國際機構的警示和中國“權威人士”的發聲表明,警惕企業債務風險已是理性共識,問題在於該風險是否可控、如何控制。支撑短期增長急需流動性,避免長期風險必須去杠杆,中國官方會持續以局部“補水”而非全面“放水”維持個中平衡。被認為能够代表官方意志的“權威人士”非常明確地指出: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杆是幻想。這從其對“L型走勢”的平實判斷,以及“分化越快越好”、“股市匯市樓市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手段”、“保人不保企,不要動輒債轉股”等闡述來看,政策意圖十分明顯,很難再被誤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