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在昆明召開的“泛珠三角區域行政首長與東盟商務官員對話會”上表示,香港希望發揮橋樑作用,成為促進泛珠三角區域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間的重要紐帶。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載社評認為,對於香港來說,將於2010年建立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既是機遇,更是挑戰。隨著東盟逐步享受類似國家給予香港的貿易優惠待遇,東盟將會更多地直接進入內地市場,香港的中轉地位可能弱化。香港必須吸取港粵合作中「說多過做」的教訓,積極研究制訂具體可行的合作規劃,並推動落實,切實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前的三、四年時間,在金融、貿易、物流、旅遊等方面,鞏固強化香港作為泛珠三角區域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
內地是香港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則是香港的第三大貿易伙伴。2005年,內地與東盟之間經香港轉口的貿易貨值高達4280億港元,比前年增長14%。預料2010年中國與東盟正式實施自由貿易後,兩地將逐步減少對香港這個中介的依賴,進行直接貿易。據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估計,兩地經本港的轉口貿易可能因此流失三至四成,並有可能令本港的航運中心與物流中心地位進一步受到衝擊,甚至可能成為香港邊緣化的又一誘因。對此,香港須有充分的應變準備。
社評認為,曾特首對香港與東盟及泛珠合作的重要意義,闡述得相當充分,並對合作前景提出了期望,態度非常積極。不過,令人感到不足的是,香港欠缺具體的合作規劃和方案。強化區域經濟合作,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而推動區域合作,簡化各種手續,降低門檻,增進交流,宣傳推銷,本身就是一種政府行為,不可能單靠市場與企業的力量自發形成。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為發展該國製造業,不惜親自擔任“推銷員”,多次前往美國游說跨國公司。這種做法就值得港府高官好好借鑒。時不我待。特區政府應改變“積極不干預”政策,將內地與東盟建立自貿區對香港帶來的衝擊做為重點課題來研究,制訂香港與東盟及泛珠的合作規劃及具體落實措施和時間表,由政府部門具體推動落實。
社評指出,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目前仍然沒有與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議。香港應爭取中央支持,讓香港加入“10+1”,成為中國-東盟自貿區成員,以改變香港在未來區域經濟發展中處於不利局面。
由於區域經濟合作講究互利雙贏,任何只是或主要惠及或遷就某一方面的項目,都難以得到其他方面的全力支持。這也是目前港珠澳大橋項目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興建港珠澳大橋,是打通香港與東盟陸路交通的關鍵性項目。香港應該主動以雙贏的思維和措施,推動港珠澳大橋加快上馬。
擁有發達會展業的香港,不僅與泛珠各省市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而且在東盟許多國家設立辦事處,有著廣泛影響。香港應該利用這一優勢,牽頭組織雙方來港進行投資招商活動或舉辦商品展覽會,或分別組織泛珠與東盟商貿代表團前往對方招商。這些都是鞏固香港作為東盟與泛珠經貿橋樑地位的必要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