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指標與GDP發展模式的改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8 06:05:35  


中央政府之所以把節能降耗指標看得如此重要與世界能源供應形勢及中國的能源消費現實密切相關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評論員 商弈)如果要論起中國經濟的短板,經濟界人士都會隨手舉出幾個;但如果要大家列出其中最大、最現實的威脅,筆者估計恐怕大多數人都會首推能源問題。確實,作爲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與發展速度最快的第四大經濟體,能源供應與能源安全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途中揮之不去的一道濃厚的陰影。這就難怪溫家寶總理要對上半年全國能源消耗增長仍然快于經濟增長,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不降反昇的現象表示出極大的擔憂了。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原煤、原油和發電量分別爲9.6億噸、9166萬噸和12687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2.8%、2.1%和12%。考慮到原煤、發電量佔到中國能源比重的80%以上,因此上半年能耗增長整體將超過GDP的10.9%增速,使得單位GDP能耗上昇。

  單位GDP能耗指標,是在今年年初全國人大剛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中被列入指標的。“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10年,中國單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其中,2006年能耗降低4%左右。這也是中國首次將節能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然而,上半年的數據却表現出了相反的趨勢。因此,7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爲,實現節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標難度較大,形勢十分嚴峻。要求各級把節能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要“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評價考核制度和問責制”,幷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考核內容。

  中央政府之所以把節能降耗指標看得如此重要,是與世界能源供應形勢及中國的能源消費現實密切相關的。據統計,全球三大主要能源産品石油、天然氣、煤已探明儲量的可供開採年限分別爲40年、65年及不到200年。40年,彈指一揮間啊!想想一旦這些資源開採完畢而届時又無法及時找到廉價的可替代能源,人類將陷於一種何等可怕的困境。因此,說目前在能源領域人類與大自然正在開展一場“生死時速”的競賽是一點不爲過的:一方面,要加速尋找可替代能源;另一方面,要儘可能延長現有能源的使用時限。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與自我克制。

  資料表明,目前中國單位産值能耗大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與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相比分別高出2.5倍、4.9倍、8.7倍和43%,因此,節能降耗的空間很大。這也可以解釋向來不打無把握之戰的中央政府在編制“十一五”規劃時敢於用剛性數字標示GDP能耗的降幅。

  分析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上昇情况,我們可以明顯找到原因:能耗低的第一産業、第三産業增速,都低於能耗高的第二産業。上半年第一産業、第三産業分別祗增長5.1%、9.4%。而第二産業,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分別爲13.2%、17.7%,遠高於上半年GDP增速。其中,高能耗的重工業增長達18.5% 。這表明,目前高投資增長的部分,大部分是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項目,加劇了能耗緊張。

  那麽,下半年要實現今年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標將計從何出?筆者認爲,除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評價考核制度和問責制,幷納入領導考核內容外,可能還可以參照學習一下廣東的經驗。

  2005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爲1.22(噸標準煤/萬元),而廣東的單位GDP能耗却爲0.79,全國最低,不到全國最高的寧夏的1/5;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爲1.08,也是全國最低;單位GDP電耗和工業增加值能耗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8%和42%。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的單位GDP能耗全國最低是在其經濟高速增長(“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3.0%;2005年,廣東省GDP達21701.28億元;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1.9%)的前提下取得的,這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廣東的經驗有哪些呢?有專家分析廣東萬元GDP能耗最低的三大原因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第三産業比重加大。廣東近年提出政績考核與資源節約、宏觀效益、環境保護、社會和諧等指標挂鈎,加快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軌。一方面通過上規模、上檔次、提高技術檔次來降低單位能耗,一方面從産業鏈較低的層次向較高的層次延伸,推動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等傳統的高效低耗産業繼續做大做强。

  此外,加快發展第三産業是廣東單位GDP能耗低的重要途徑。統計資料表示,2005年廣東省第三産業比例爲44.2%,這個數字比全國平均值要高出4個百分點。

  第三産業俗稱“無烟工業”,是絕對低能耗的産業。筆者認爲,中國之所以單位産值能耗比世界平均值高那麽多,很大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構成比例與國際通常情况不符,突出表現在第三産業的比重偏低。當然,筆者不能排除中國的統計數字有疏漏、失真現象,但無論如何,比起發達國家GDP中服務業比重高達60%以上的現狀,中國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也許,是時候開始改變中國目前以重化工業爲主的GDP發展模式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