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泰 |
中評社廣州9月11日電/從本周開始,一系列為宏觀經濟“測溫”的主要指標——8月份的廣義貨幣投放量(M2)、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將陸續發佈。在這樣的敏感時刻,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師滕泰的最新報告,卻對目前判斷中國經濟是否過熱的方法表示了質疑。
據北京晨報消息,在名為《宏觀管理的大國經濟思維》的報告中,滕泰直言不諱地指出,國內一些經濟學家熱衷於學習發達成熟市場經濟的標準,“把‘起飛經濟’的每一顆‘青春痘’都當‘毒瘤’來醫治”。滕泰相信,不考慮中國經濟正處於“起飛階段”這一特殊歷史,僅參考傳統的經濟指標變化,就給中國經濟扣上過熱的帽子,是不科學的。
滕泰認為,翻開發達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的歷史就不難發現,中國目前的M2、CPI與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其實不必成為宏觀調控的理由。
就中國連續三年超過20%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滕泰舉例說,像1960年40.9%、1961年36.8%的增長率,在日本的發展歷史中並不陌生,而中國企業的設備投資增長率實際上也遠遠低於經濟起飛時期的日本。與固定資產投資相似,滕泰指出,澳大利亞1960年代貨幣總量增長率,都遠遠高於中國目前16%至20%的增長率。“總之,對於任何起飛經濟而言,不僅10%左右的GDP增長是正常的,而且較高的投資率、貨幣投放速度、物價增速都是不可避免的”。
“關注制度、關注居民福利、關注價格、關注財富流動與分配,而不應僅僅盯住GDP、M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等宏觀指標。”滕泰認為,只有這樣,中國才可以避免將“青春痘”都當“毒瘤”來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