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談倒扁:錯過9月底決戰點 最大敗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7 10:05:07  


簡錫堦:第二波倒扁須轉型,擴大論述。(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倒扁運動暫時偃兵息鼓,蓄積能量,倒扁總部執行副總指揮簡錫堦昨天接受中國時報專訪說,倒扁運動錯過九月底的決戰關鍵期,造成師老兵疲,甚至決策反覆,群眾因而失去信心,這是此波運動最大敗筆;倒扁運動的幹部都應該深自檢討,才能重新出發。 
 
  決策反覆 自認與施都有責任 

  簡錫堦昨天說,倒扁總部決策反覆,除了施明德必須負起最後的決策責任,他自己在討論過程,往往以群眾運動的專業經驗主導決策,導致內部勉強接受,事後又出現歧見,也是造成決策反覆的原因,“這是我必須檢討的部分!” 

  簡錫堦說,總部決策委員會兩度的決策方案,最後到施明德的手中都出現變化,也出現運動步調不一致的情況,不僅失去決戰點,也讓民眾失去信心。 

  他說,總部早在九一五螢光圍城後,氣勢和能量達到最高點,就連李登輝等政壇要角也都主張應政治協商,當時就應該一鼓作氣提出決戰規畫,但是,總部卻拖到十月十日天下圍攻,期間除了給民進黨和陳水扁休養生息外,並沒有匯聚新的社運能量,也埋下運動疲軟的主因。 

  原擬九月底兩活動 被施壓下 

  他也透露說,決策委員會原本在九月十六日曾通過一份作戰計畫,包括九月二十一日發動包圍“總統府”,九月二十二日發動全臺灣大罷工,藉此匯聚能量施壓總統府,不過,最後送達施明德手中就此壓下,全案暫緩,罷工時機就由施明德一人掌握發動。 

  他也說,就連九月二十七日當天,原本決策委員會也決定不願撤出凱達格蘭大道,就算台北市警局要動用警力強制驅離,就準備要讓警察扛走,不過,最後也是施明德和馬英九通過電話協調後作罷。 

  簡錫堦認為,施明德是具有行動力的政治人物,才能帶動此波風起雲湧的倒扁運動,但是,錯過決戰點的決策責任也是難以迴避。 

  至於十月十日撤出忠孝西路的決定,簡錫堦認為,當時選擇撤出,當然讓此波運動遭受挫敗,尤其當天決策反覆,不僅讓群眾失望,也失去對領導階層的信心,這些都是必須檢討與反省的。 

  不過,他也說,既然總部當時決策就是讓出車道,非暴力的運動就必須貫徹一元化指揮,絕對要求服從紀律,這也是群眾後來質疑為何幹部不願留守現場?甚至感到遭受出賣的原因。 

  第二波倒扁須轉型 擴大論述

  至於倒扁運動未來如何再起?簡錫堦說,倒扁運動幹部必須徹底檢討反省此波運動問題,不能只是表面道歉,這樣才能重建人民信任。 

   他認為,倒扁運動並沒有失敗,台灣社會仍有超過六成的民眾反貪腐,這些都是潛藏的力量,不過,倒扁運動不能只是等待陳瑞仁報告的時機,或者以為讓民眾暫歇,就可以重新喚起民氣,第二波倒扁運動必須轉型,擴大反貪腐論述,建立與民進黨和社會的對話機制,“沒有轉型就不會再起。” 

  簡錫堦也反省說,第一波的倒扁運動訴求太過單一,只有“阿扁下台”,也容易被外界貼上政治鬥爭的標籤,無法以群眾運動能量達到制度改變,包括要求通過陽光法案、處理黨產等問題,也容易受到民進黨召喚深綠群眾反制,反而陷入族群問題的矛盾。 

  他也說,倒扁運動過程,因為缺乏和民進黨、社會對話機制,一味地否定民進黨提出的反貪腐主張,無法擴大社會認同,甚至召喚綠營人士支持,尤其幹部缺乏愛與非暴力訓練,不經意流露言語暴力,這些都是此波運動必須反省的地方。 

  簡錫堦也建議,倒扁運動應該利用當前蓄積能量的機會,除了建立公民論壇,加深反貪腐的多元論述與思考,幹部也應自組讀書會,重新訓練建立愛與非暴力訓練的理念。     


    相關專題: 朝鮮核試 半島無核化成泡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