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衛星系統。(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解放軍總參謀部某研究所研製成功中國第一顆軍用通信衛星,這顆大容量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可以使中國不同頻段、不同地區的衛星互通,改善軍用通信能力。
解放軍報報道,這顆衛星將成為解放軍通信向資訊化轉型的先鋒。
報道透露,這顆衛星實現了中國軍事通信衛星抗干擾技術的突破,這項技術不僅能降低衛星的發射功率,還能大幅提高抗干擾能力。
此外,這顆衛星還使用了星上交換機、星地一體化等新技術,並選擇了某種特定碼作為編碼碼型,兼顧了傳輸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提高了作戰效能。
報道稱,研製新型軍用衛星是在“鑄造太空盾牌”,而“鑄造太空盾牌”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新制高點。
報道說,目前世界上已有多個國家建立了多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其中以美國最具代表性,擁有多頻段、多用途和多類型的多個戰略、戰術衛星通信系統。
而未來軍事衛星通信發展趨勢主要是:向寬頻化方向發展,出現衛星多媒體系統,發展衛星行動通訊,開發強抗干擾和高生存能力的更高頻段EHF系統等,同時改善地面裝備品質,使得軍用移動終端系統能夠滿足快速部署、攜帶方便等需求。
據瞭解,中國稍早前公佈《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宣示將在未來五年啟動五大航天工程。其中具有軍事用途的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四年內完成部署。
有專家表示,二代北斗衛星系統部署完成後,中國將具備“資訊化戰爭”能力,能對小區域、小目標發動“點穴戰式”精准攻擊,如透過衛星引導,從潛艇或遠程轟炸機發射巡航導彈,摧毀機場、港口等軍事設施。
外界認為,二代北斗衛星的部分尖端技術可能取自歐盟的“伽利略”衛星計劃,性能上接近GPS,一但部署完成,將撼動美國獨霸全球衛星導航商用市場的局面,並大幅提高解放軍的精准打擊能力。北斗衛星是中國自行研發的衛星定位通信系統(CNSS),是繼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之後,第三個趨於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