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小社論說,凱雷集團以一千八百億元天價收購最大封測廠日月光,驚動台灣“金管會”,要求台灣證交所和櫃買中心在一個月內清查,還有哪些公司計劃賣給外資。坦白說,能查到多少,或管到多少,不無疑問,但這總比麻木無感要好,而政府部門在驚動之餘,最重要的還是要思考政策調整的必要,以免加速產業出走的速度。
社論說,從年初宇立被外資收購停止公開發行以來,今年已有多家優質企業因為外資收購而下市櫃,台灣集中市場的市值一掉就將近二千五百億,這不是開玩笑的數據,而是意味著台灣經濟發展,可能因為企業出走潮而被連根拔起。
社論指出,為什麼從金融業到科技業,都興起外資購併潮?很大原因就在赴大陸投資百分之四十的上限,遲遲不鬆綁,股權賣給外資就成為企業西進大陸的新招數,政府政策綁不住企業,卻綁死了台灣的經濟。
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與工商界座談,與會者無不為鬆綁兩岸經貿政策請命,蘇貞昌的結論卻是檢討稅制,與工商界實際需求風馬牛不相及,如何可能阻擋企業出走的逃亡潮?
朝野“立委”洪奇昌與劉憶如提案修改兩岸關係條例,將赴大陸投資不得逾百分之四十的上限,調整為百分之六十,不到一天就跨過提案門檻。即使如此,洪奇昌都承認,“這只能解決短期的困難”。當政府還在政策鎖台的同時,求生存的企業早已開始布局大陸,不合宜的政策鎖住的只是台灣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