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題為“布什對伊拉克問題頂著頭皮說硬話”的社論,指出美國總統布什11月30日在約旦首都安曼與伊拉克總理馬里奇會晤,兩人據說在會談中對解決伊拉克問題已取得了一致意見,但會後在聯合召開記者會時,雙方看法似乎還很不一樣。
社論指出,馬里奇強調:“我們已經達成協議,我們相信有必要加速伊拉克部隊承擔安全責任的進程。我們也相信伊拉克部隊有足夠能力保護國家及國民,抵抗陰謀破壞安全的壞分子,並通過政治進程解決問題。”
但布什似乎沒有聽見馬里奇再三保證伊拉克部隊有足夠能力保護國家和國民這些話,只一味強調美軍會留在伊拉克,直到完成任務;他拒絕確定從伊拉克撤軍的時間表,說只要伊拉克需要,美軍將一直留在伊拉克。雖然,他也讚揚馬里奇是擔任總理的“適當人選”,並說美國政府將支持伊政府的政治進程。但整個來說,他的發言抓不到重點,給人的印象,他只是一味歇斯底里地強調:“美軍絕不撤出伊拉克!”唯此而已。
但事實上,在前1天的29日,在華盛頓美國國會,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要角組成的“伊拉克研究小組”已就最後報告內容達成共識,建議逐步撤出目前駐防伊拉克的15個美軍戰鬥旅。雖然報告沒有設定撤軍的確切日期,但這不啻是與布什總統唱反調,也是加在布什身上的另1股壓力,與布什在約旦與伊拉克總理馬里奇會見記者所說的話完全相反。
社論表示,這份“伊拉克研究”報告將呈送布什總統和國會,並向美國民眾公布。雖然,這份報告不具法律約束力,總統也可以反對,但在國會必定引起熱烈的討論,也會在美國民眾造成相當影響,若經國會通過,有了法律約束力,那布什要不遵守也不行了。
所以,布什在安曼對記者所發表的一番話,是1種氣頭的話,只是頂著頭皮說的硬話,不能視為美國期中選舉後的政策。即使布什執意要這樣執行,也是行不通的。在美國,總統雖是最高統帥,還必須受到國會大多數議員決議的掌控,不能任所欲為,我行我素。美國國會不論眾議院和參議院,目前已由民主黨議員占席位的多數,在進行政府決策投票時,布什不可能偏執己見,硬不從伊拉克撤軍,必須依國會兩院議員的多數決議而行。
社論指出,當然,各國要從伊拉克撤軍,也不能說走就走。前美國國務卿季辛格就說過,若驟然毫無準備從伊拉克撤軍,必陷這個國家於長期內戰之中。所以,從伊拉克撤軍,要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能一下子使伊拉克成為軍事真空地帶,一旦如此,恐怖組織分子和各不同宗教派別、不同民族的武裝都會一古腦兒乘虛而入,各占山頭,爭戰不休。結果伊拉克不只是3派(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族)之爭,而將變成7、8國之亂,甚至是成千上百派別的混戰了。所以,必須有計畫、有步驟、有秩序地撤軍,一步步將管治權移交給伊拉克政府,讓伊政府已穩定掌握了管治實權之後,慢慢再把外軍撤出,這樣就可保證外軍撤出後伊拉克境內的安定。
其實,國際上許多聰明的政治領袖,早已看出伊拉克戰爭之不可為,先後把軍隊撤出伊拉克。英國首相布萊爾也已公開承認,參加伊拉克戰爭是1次錯誤的決定。布什堅持美軍不撤,是死腦筋呢?還是為了面子問題?
社論分析,固然,要伊拉克各派合作很艱難,什葉派與遜尼派在政治上是互相排斥的,非你即我,有你無我,爭得你死我活。庫爾德族又與伊朗境內的庫爾德族聯成一氣,想合組為1個獨立國。這些問題,外國人(例如美國)是無法參預的,唯有由得他們自己去協商,取得平衡的權力和利益,從而息爭。所以伊拉克目前所需要的是1個有權、有信、有力、有責任心的政府,由它去協調矛盾,取得和解。伊總理馬里奇已表示他有展開政治進程、保國安民的能力,為什麼布什在其本身尚且難保的情形下,還要大聲嚷嚷不能從伊拉克撤軍,豈自幼養成好勝的“牛仔”性格有以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