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野:選輸往事已逝 馬英九來者可追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7 12:17:16  


高雄市長選戰失利,對馬英九未必不好,問題是“往事已逝矣,來者可追乎?”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德國薩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吳東野的文章說,北高市長選舉結果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整個政治環境有利國民黨光復故土,結果竟落得“南輸北贏”的平盤。“平盤”只是從選舉數據中呈現出的表象,嚴格來說是國民黨輸掉一盤可以獲勝的好棋。

  文章說,如謂“敗兵之將,不可言勇”,國民黨再怎麼將敗因歸咎於敵對陣營卑劣的選舉手段,皆於事無補,除了要深切檢討未能掌握契機之因,就是累積2008年勝選的能量。

  事實上,八年前高雄市長選舉出現假造緋聞錄音帶事件之後,民進黨歷經2004年“總統”選舉的兩顆子彈醜聞,選戰手段已至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國務機要費”貪瀆事件的後續發展,更確立了民進黨一切以掌握政權為優,道德與良知只是學校的教材。因此,今後任何選前想像不到的選舉花招都可能出現,藍營若不能事前預防及見招拆招,敗選的歷史將會不斷地重演;換言之,國民黨若還不能記取這次選舉的教訓,明年的“立委”選舉及隨之而來的“總統”大選,終將再嚐苦果。

  文章指出,任何一項公職人員選舉的成或敗,都夾雜了許多可預測及不可預測的變數。以北高直轄市長的選舉為例,北南選民結構不同和藍綠板塊的難以撼動,對謝長廷或黃俊英原本就是一場艱苦的戰役。選情緊繃的情況下,理論上從組織動員至選舉謀略的任何一個環節,皆不容選舉團隊有出錯的空間;換句話說,客觀環境儘管不利於民進黨,但並不表示藍營應該粗心大意,更何況陳菊是以哀兵的姿態勤走基層,謝長廷更是沙場老將,民調的低支持率反映不出真實的境況。尤其,民進黨擅於製造假象,當四大天王出現攜手的團結畫面,確實可能感動許多綠色選民情意相挺。

  整體來看,藍營輸掉高雄市長的選舉,因素當然很多,但關鍵仍在於競選團隊的動能不足,更因為對選情過於樂觀,而忽略了召喚對現實失望卻無投票意願的選民,這次高市選舉結果出現六千餘張廢票,就反映出中間選民的兩難抉擇。

  令人不解的是,從2004年的“總統”選舉到這次的北高市長選戰,國民黨似乎未認真地吸取經驗教訓,黨內不乏勝券在握的心理,整個競選團隊的動力比不上綠營。郝龍斌勝選的主因與台北市藍營板塊大於綠營有關,尤其台北市泛藍選民已有棄保的憂患意識和心理準備,謝長廷想利用藍營的分裂獲取利益,其實並不容易。

  對藍營而言,南部各縣市的選舉向來是艱苦戰區,四年前的高雄市長選舉黃俊英僅小輸尋求連任的謝長廷,但這次選舉在大環境不利於民進黨的情況下,黃俊英依然小輸陳菊一千餘票,顯示藍營的競選過程裡的某一環節,必然出現錯誤。坦白說,相較陳菊競選團隊的動力(包括選舉花招),黃俊英的競選團隊有如一鍋濃粥,攪動起來相當困難,組織動員自然不易推動。

  長期觀察台灣選舉的人多半同意一項說法,即南部的選民意識不同於北部,後者是用“腦”去想像問題,這樣的產出通常會是理性抉擇,前者是用“心”去感受問題,投票行為受到感情因素的影響面向大於理智。換言之,政黨組織動員在南部選舉有相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許多選民習慣被政黨或候選人動員,投票意願的高低往往也受制於政黨的動員能量。藍營可能過度倚賴馬英九個人的政治光環,而忽略了組織的網狀性動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選前各家民調結果大部份顯示黃俊英的支持率高於陳菊,它可能也是藍營信心滿滿的原因。進一步而言,這次高雄市長選舉呈現出一項特殊的意涵是,民調機構讓藍營誤判了情勢,而高雄的綠色選民則欺騙了民調機構。以往學界或媒體做選舉民調時,通常最難掌握的是不表態選民的投票意向,這次的經驗無異也是給民調學者上了一課。

  再者,國民黨顯然沒有重視2004年大選為何出現許多的無效票,遑論做深入的研究,當然也就不會找出原委而對症下藥。國民黨應該深切省思,為何它擁有龐大研究群的智庫,卻拿不出好的政策與感動人心的措施?這次北高兩市選舉之前,部份媒體依然不乏主張投廢票的呼聲。當然,從選舉結果的數據尚難以推斷廢票對黃俊英敗選或陳菊勝選的影響程度有多深,但國民黨似乎應吸取經驗教訓,針對主張廢票的言論做學理上的探討與反駁。它不僅是對台灣選民的民主教育,也應該設法避免2008的選舉重蹈覆轍。

  國、民兩黨對這次北高兩市選舉結果的解讀雖有落差,兩黨內部對選戰的檢討也不同。選後的民進黨,對明年立委和後年大選的信心指數似乎增加,國民黨內部也出現了擁馬與反馬的論辯,泛藍選民則不乏對馬英九能否贏得“總統”選舉產生質疑。

  許多人都難以想像,去年縣市長選舉期間的馬英九旋風,為何會在這次的北高市長選舉失去光環?其實,問題的真正關鍵在於,馬英九的對手是一個大膽妄為且無所無用其極的政黨,“溫良恭儉讓”的政治風格固然可以吸引中間選民,卻未必能敵齷齪而卑劣的選舉招數;換言之,馬英九的個人光環不是贏得“總統”寶位的萬靈丹,他需要的不只是塑造黨內萬眾一心的氣勢,同時更需要加強與南部選民的溝通。

  1992年克林頓參選美國總統之初,少有人認識這位阿肯色州的小州長,但克林頓與美國各地選民的“民主對話”,既吸引了媒體注意,最終也感動了美國選民。高雄市長選戰失利,對馬英九未必不好,問題是“往事已逝矣,來者可追乎?”

  北高市長選後,國民黨即將面臨明年的立委選舉。以去年修憲通過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來看,國民黨的處境將會是內憂外患。首先,國民黨的初選會先讓黨內菁英進行廝殺,地方型或與派系糾葛甚深的政治人物可能出線,同一縣市各單一選區間也難免出現換票聯盟,更何況還有國、親合併的變數。馬英九要如何促成黨內的大團結?面對初選失利的黨內菁英出走或態度消極,馬英九可以僅靠個人特質贏得選戰嗎?

  “立委”減半及仿效日本的單一選區制,原本屬荒謬設計,呈現出國、民兩大黨夾殺小黨的私心。馬主席曾鼎力支持前述修憲案,恐亦將嚐到苦果。馬英九需要擺脫“立委”初選的後續負面效應,避免衝擊到隨之而來的“總統”選情。國民黨尤須避免“立委”與“總統”合併舉行,原因在於民進黨絕對會利用此契機,設法轉移選戰的焦點,並淡化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與馬英九的對決態勢。彼時的民進黨若能再製造大團結的假象,相對凸顯馬英九缺乏地方派系奧援的窘境,選舉就會倍加艱難。

  目前國民黨內部似乎不乏支持兩項選舉合併舉行的擁馬派“立委”,其出發點顯然還是想靠著馬的個人光環吸收選票。這樣的思維缺乏整體作戰的邏輯與戰略,值得國民黨深思。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