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6日電/《人民日報》今天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說,前不久,來自山西的村支書張占勝來到中南海,面對面地向總理說了農民的心裏話。“中南海向農家人敞開大門”,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專家、學者、企業家、工人、農民、愛滋病致孤兒童、愛滋病患者……今年以來,來自各行各業的群眾代表走進中南海,對政府工作報告、“十一五”規劃、新農村建設、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等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發表意見。
文章表示,中南海向社會各界敞開大門,是中國政府大力推行政務公開的一個縮影。很多人都記得,“十一五”規劃綱要出臺前,國家發改委首開先河,“向民間買思想”,將部分課題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向公眾徵求方案。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的政務公開工作也遍地開花,落地生根。在陝西咸陽,公民可以旁聽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在山西太原,政府部門舉辦了上百場聽證會,內容涉及交通、規劃、土地、商業等諸多領域。聽證、議政,正成為群眾行使民主權利的新途徑、新方式。
中南海向社會各界敞開大門,讓人們看到了中國政府大力推行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決心。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健全和落實科學民主決策制度,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政務公開的重點,極大地調動了公眾民主參與的熱情。實踐也證明,只有把群眾的意願和願望反映到決策中來,才能真正地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決策目標。只有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才能有效地保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順利進行。
文章指出,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政務公開。記得3年前,咸陽市率先在全國推行公民旁聽市政府常務會議制度時,有的幹部提出,群眾沖進會場“鬧事”怎麼辦?同樣,太原市在開始推行聽證制度時,個別幹部也有抵觸情緒,害怕群眾擾亂會議秩序,影響決策效率。有人甚至擔心,推行政務公開,會不會影響社會穩定……
事實證明,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旁聽咸陽市政府常務會議的群眾覺得參加會議非常神聖,有的連水也不敢多喝,怕上廁所影響會議。太原市民熱情認真地參加聽證和旁聽,提出了很多政府“沒想到”的問題,還替政府出主意、想辦法,奉獻了很多“金點子”。走進中南海的村支書表示,一定不辜負總理的期望,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建設美好的新農村……
文章認為,“中南海的大門是面向廣大群眾的。”溫家寶總理的這句話,不是簡單的承諾,而是執政為民理念的集中體現。進一步推行黨務政務公開,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落實。 |